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临床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病理医生和技术人员是医院不可或缺的关键人才,但目前国内该领域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既懂诊断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病理大数据的高效处理、智能分析提供了技术可能,在此背景下,以病理学大数据为核心支撑的智能诊断模式 —— 数字病理学应运而生,推动病理诊断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为响应国家”新医科”建设号召,深化医工、医理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未来医疗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特开设“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微专业。本项目旨在打破专业壁垒,为对病理学或计算病理学与或数字病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系统、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拓宽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面向全校招收30名本科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简介
“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微专业”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内容由“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两个方面组成。
“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内容基于经典的临床病理学,学习内容涵盖“临床病理诊断”与“实验与病理技术”。“临床病理诊断”紧密贴近医疗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特别是“精准医疗”对病理人才的需求;病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天然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通过分子病理学、数字病理学等前沿领域在各个系统疾病中探索医学的奥秘。
“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是基于深度学习的AI技术,进行疾病的筛选和诊断、治疗反应预测和预后预测。主要是深入探究不同尺度下病理形态的构成规律与内在逻辑,探索生物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确保融合成果能够有效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提升诊断与治疗的精准性。旨在突破数据处理与技术适配的多重瓶颈,提升技术的实用性与普适性。
熟练掌握“实验与病理技术及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可开拓科研深度和广度。熟练的技术能力对开展课题、解决科研问题、产出高质量数据具有强大的支撑力,是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和发表科研论文的根本保障;在生物医药信息行业的求职市场中,技术能力是就业面极广的“万金油”,其行业需求大、对应岗位多样化并在考研及求职中具备核心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常规病理技术、基础诊断能力及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申请对象
我校四年制2-3年级、五年制2-4年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检验医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生。
四、申请条件
1.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2.有意掌握病理诊断、大数据分析或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技术、未来具备复合型诊疗能力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优先。
3.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科研素养。
五、遴选办法
报名结束后,由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遴选,通过申请表确定面试入围学生名单,根据“先到先得”的原则,报名信息经审核通过后,确定拟录取学生名单并公示,报教务处备案。
六、申请要求及时间节点
2025年10月10日开放申请,学生填写申请表,2025年10月20日进行遴选。
七、开设课程及授课形式
开设实验与临床病理技术、病理诊断核心技能、AI+病理诊断和病理临床整合实践4门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理论/实践学时 |
开课学期 |
1 |
实验与临床病理技术 |
2 |
34/8 |
秋季学期 |
2 |
AI+病理诊断理论 |
2 |
34/8 |
春季学期 |
3 |
病理诊断核心技能 |
2 |
34/8 |
秋季学期 |
4 |
病理临床整合实践 |
2 |
34/8 |
春季学期 |
利用兰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项目任务驱动开设第二课堂,实现与第一课堂的融合,做到知行合一。
八、班级组织形式
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微专业班级由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负责组织管理,微专业授课老师担任学业导师,进行学业指导。
九、修读年限及要求
修读年限原则上为二年。主修专业、微专业课程有考试违纪、作弊记录者取消修读微专业资格。
十、证书发放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课程学分。学生修满8学分且成果考核合格者,授予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微专业学习证明书。
联系人: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 8356929
王老师 18089133870 贺老师 18189678476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教务处 鲁老师 8356328
确认报读的学生请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下方左侧问卷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并扫描下方右侧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备注专业、姓名、来意),根据“先到先得”的原则,报名信息经审核通过后,确定本期“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微专业修读学生名单。
https://www.wjx.cn/vm/wOHj7ou.aspx
教务处
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