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

  • 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2001年,2005年发展壮大独立建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甘肃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是甘肃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甘肃省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甘肃省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甘肃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同时也是甘肃省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自建科以来,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坚守初心,勇于担当,在2009年甲流防控、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2015年天水市集体气体中毒、2020年驰援武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1年以来本省新冠疫情防控及支援兰州肺科医院参与一线救治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和自然灾害事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全省重症患者构筑了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每一次危机来临时,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勇担重任,接下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永远冲锋在第一线,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的任务。

    作为省内首批发展重症医学专业的科室,科室积极向国内领先医疗水平看齐,于2011年率先组建了甘肃省首支呼吸治疗团队,参与并协助科室开展多项危重症救治技术,其中包括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重症超声以及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以及体外膜肺ECMO技术等,填补了甘肃省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多项空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作为甘肃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科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发展步伐,建立全省网络远程ICU综合信息平台,联动省一市一县三级重症医学联盟,科室联动隶属的14家市级质控中心,于2020年组建了覆盖全省87家医院的重症专科联盟,打造甘肃省“重症医联体”技术支持及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辐射全省,推动甘肃省重症医学的加速发展。

    长期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院“仁爱尚德,追求卓越”的院训,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 科室于2005年开展气管插管、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动脉血气分析,使用Swan-Ganz漂浮导管完成床旁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于2007年引进并开展了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并陆续开展了肺泡灌洗等诊疗技术,于2009年甲流防控期间率先使用高频振荡呼吸机开展治疗,科室现有美国PHILIPS公司产DP-6600大型床旁超声仪、无创呼吸机V60 5台,美国伟康公司产无创呼吸机BIPAPvision 3台,MAQUET sevo-i 7台,美国PB840公司产有创呼吸机6台,德国DRAGER公司产包括Evita系列、300C、500C有创呼吸机 9台,美国GE Engstrom Carestation型有创呼吸机 4台,DRAGER3000Plus 1台,300XE1台,西门子900C 1台,国产澳华纤维支气管镜3台,电子支气管镜可视系统 1台,德国贝朗CRRT血液净化仪2台,美国百特CRRT血液净化仪4台,费雪派克高流量湿化治疗仪1台,850伺服湿化器15台,CPT辅助治疗仪6台及其他辅助仪器若干。

    科室在2008年开始率先在省内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目前已经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急救,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作为我科的优势技术项目,连续十余年开展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重症血液净化培训班”,在省内重症血液净化的规范制定和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室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通过脉搏指示连续性心输出量监测(PICCO)、重症超声、氧代谢、血乳酸等监测手段,对于每一个危重患者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包括心功能、容量状态、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氧供/氧耗等指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ECMO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心肺功能衰竭的“终极武器”,能否成功实施并科学规范化管理ECMO,一直是一个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水平的重要体现。科室多次选派医护人员前往北京、浙江等ECMO中心学习交流,目前已经组建成了甘肃省高水准的ECMO救治团队,常规开展重度ARDS、暴发性心肌炎、呼吸心跳骤停、脓毒症休克等危重疾病的ECMO治疗,综合抢救成功率50%以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科室还配备最先进的床边超声机,能够随时通过床边超声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容量状态;能够迅速检查患者肝肾胰脾等内脏器官的形态变化;还能够快速引导血管穿刺和胸腹腔、心包穿刺等有创操作。自2018年开办甘肃省”重症超声培训班“,为提高我省重症超声诊疗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科室人员目前在研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李斌  《脑肠肽Ghrelin通过E2F1/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免疫调控作用的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82160358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李斌《脑肠肽Ghrelin对脓毒症胃肠道功能障碍调控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308RJZA240
    •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刘健《uPAR在ARDS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JR3RA344
    •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刘健《右美托咪定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张力的影响》项目编号:2018-3-57
    • 甘肃省软科学专项申请书  郭鸿《加快甘肃省重症医学科学建设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0303-zcc-0149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刘丽平《前列地尔对感染性休克微循环及重要脏器的影响》项目编号:1506RJZA255
    •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  李斌《血必净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编号:GZK-2015-39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李斌 《重症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刘健 《早期高频震荡对因胸部外伤引起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刘健《乙酰肝素酶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  李斌《血必净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项目编号:GZK-2015-39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李斌  《重症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刘健 《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小鼠模型建立》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  郭鸿 《高乌甲素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308RJYA070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李斌  《 COX-2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李斌 《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项目编号:未提供
    •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项目  郭鸿  《uPAR系统与白血病及逆转白血病耐药相关研究》 项目编号:GWGL2013-23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专项  张志刚  《甘肃省基层医院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培训医护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项目编号: 21CX6ZA114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护理科研项目 张志刚  《基于云模型的ICU患者早期康复理论与评价体系构建》项目编号: CMAPH-NRG2019005
    •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张志刚  《护理领域基于RCT的Meta分析偏倚风险研究》项目编号: 2017-4-574
    •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项目 吴雨晨 《切尔西物理功能量表的汉化及其临床应用》项目编号: GSWSHL2020-11
    • 甘肃省教育厅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朱磊  《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21B-022
    • 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闫柏灵  《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干预的研究》项目编号:GSWSHL2020-37

    科室目前开展技术:

    • 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Swan-Ganz漂浮导管和PICCO )
    • 人工膜肺ECMO治疗以及转运危重患者
    • 有创/无创呼吸机管理以及转运危重患者
    • 床旁支气管镜检查以及肺泡灌洗、钳取异物
    • 重症超声以及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胸腹腔穿刺
    • 动脉血气分析以及采集技术
    • PICC中长期静脉导管留置
    • 床旁鼻肠管盲置技术
    • CVVH、CVVHD、CVVHDF等血液净化治疗
    • 多种组合型血液净化,包括单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胆红素分离吸附、人工肝治疗等
  •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持续动态发展,目前已建设成立四个病区,其中一病区为综合监护病房,面向全省收治危重患者;二病区为急诊监护病房,依托一病区进一步完善了急危重症救治体系,使危重患者得到连贯性的一体化救治,三病区为东岗院区监护病房,四病区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在建中),目前科室人才梯队发展合理,现有医护人员66人,医生14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1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

    科室目前拥有床位数48张,共计医护人员124人,年收治危重患者3000余人。现有博士点1个、硕士点4个、博导1人、硕导4人。科室先后选送12名医护人员分别赴美国、德国、瑞典、丹麦、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蒙古、日本进行学习交流,科室同时承担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理论课讲授及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任务。自二十世纪80年代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以来,科室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名。

    目前我科每年接收实习、规培、专培、进修医生200余名。尤其是重症医学专科医生培训,作为2017年专培试点学科,我科从2018年开始作为甘肃省首家开展重症医学的专培基地,已接收三批共6名专培学员。培训形式包括常见病种的诊疗、技能操作、病例书写、担任ICU住院总等,培训内容涵盖了气管插管、各种有创操作、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使用、血气分析、床旁血液净化等,为期3年,为我省重症医学专业抚育人才。同时科室举办了多期国家级、省级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并有针对性的对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营养等领域举办学术会议。

    科室多措并举,实施平台建设,对标“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与平台建设需要,引入国际智力,建设国际合作基地,使国外知名急危重症救治专家与杰出人才,驻点工作,实施研究、教学与培训及临床工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实施科研、教学与临床人员培训,建立团队并培育、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创新人才,优化师资队伍;通过持续国际合作交流与自身提升,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据质控流程及团队建设、急危重症及创伤患者救治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经验与模式,建立以诊疗质量、患者结局等数据分析、循证医学质量控制研究为导向的急危重症及创伤患者诊疗全流程、多学科融合工作流程与质控标准,实施与实现院内资源重新整合优化及配套所有流程,包括临床诊疗流程、管理流程、后勤保障流程及数据分析质控及研究流程等的再造,从而持续改进提升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与效率;同时,基于信息化建设与循证数据医疗质量控制导向模式建设,开展临床及急危重症创伤基础研究,进而提升学科、学科群整体科研及教学培训能力。

  • 0931-8356904/8356921

科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