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命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3月,托管酒钢集团兰泰医院,定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2023年5月9日,酒钢集团兰泰医院整体移交我院。2015年1月6日,合并原兰州兰电电机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我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现代化医院。

 

我院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786张(本部2308张,东岗398张,西站80张)2024年接待门、急诊患者274人次,出院患者13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0万余台次。现有在岗职工4252人,797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320人,副高级职称477人)具有教学职称人员473人(其中教授67人,副教授1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4省领军人才26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1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4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52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二级岗位2人三级岗位3四级岗位1人,甘肃省卫生行业骨干人才12优秀青年人才10人。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00万元以上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334/件

医疗实力雄厚,医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中心”,拥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妇科、肿瘤专科、胸外科1个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部高发消化系统肿瘤综合防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1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高端医用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糖尿病防治医学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智能影像医学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智能化疼痛诊疗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临床高通量测序行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脏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中心;1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普通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内分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胸部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生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感染肝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妇科肿瘤临床研究中心、甘肃省血液病分子诊断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科;2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甘肃省重大疾病临床及生物信息资源库、甘肃省生育力保存资源库;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影像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临床用药风险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胃癌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肝脏修复与再生医学转化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中药制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省级高校产业研究院:甘肃省生殖材料产业研究院;6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发肿瘤及重大慢病防控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准影像协同创新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冠心病诊疗技术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胸外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专业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胃癌转化医学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殖医学转化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1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协同创新基地: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3个兰州市产学研科技合作基地:胆道恶性肿瘤胆汁液体活检技术研发中心、兰大一院磁热疗研发实验室、兰州市5G+人工智能辅助消化系统早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基地;2个兰州大学非实体性科研机构:兰州大学内分泌研究所、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6个院级实验室:普外科实验室、呼吸疾病实验室、精准医学中心(精准医学实验室、出生缺陷精准防控医学平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先进粒子与核医学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普基地:兰大一院影像医学科普基地、兰大一院健康与慢病防治科普基地、加速康复医学科普基地;1个转化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干细胞医学转化中心;17个省级医疗质量质控中心:心血管介入、消化内科、生殖医学、手术室护理、血液病、传染病、临床外周介入、呼吸内科、病案管理、消化病微创外科、胸外科、高压氧、胸痛、呼吸重症、皮肤和性传播疾病、核医学专业、临床用血;2个省级救治中心: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5个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型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学、影像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列入兰州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8个专科联盟:甘肃省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专科联盟、甘肃省生殖医学与不孕症专科联盟、甘肃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感染肝病专科联盟、甘肃省老年医学专科联盟、甘肃省麻醉学专科联盟、甘肃省胸外科专科联盟、甘肃省加速康复外科专科联盟、甘肃省消化内科专科联盟、甘肃省病理诊断专科联盟、甘肃省儿童肾脏专科联盟、甘肃省呼吸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疼痛专科联盟、甘肃省新生儿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心脏瓣膜病诊断专科联盟、甘肃省胸部肿瘤专科联盟、甘肃省儿童危重症专科联盟、甘肃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联盟。10个技术联盟:甘肃省胸痛中心联盟、甘肃省心血管危重症及ECMO技术联盟、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标准化技术联盟、甘肃省肝胆胰微创诊疗技术联盟、甘肃省外周介入护理技术联盟、甘肃省病案信息技术联盟、甘肃省内镜护理技术联盟、甘肃省脊柱退变技术联盟、甘肃省肝病综合治疗技术联盟、甘肃省手术室外无痛诊疗麻醉技术联盟。甘肃省科协金城科普专家团队11个;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先进粒子与核医学技术创新中心”。

 

 

全院整合资源集中打造6大优势学科群:西部重大及高发肿瘤早诊早治与防治体系建设、西部高发慢病防治与康复、心脑血管疑难危重病防治、生殖医学与遗传、妇幼急危重症、重症医学与创伤等学科群。2019年以来获批33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其中甲等学科15乙等学科16丙等学科2个16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专业,其中甲等专业7个、乙等专业9个

近三年来,兰大一院共获批各级各类项目5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258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8项,甘肃省医学科技奖15项,甘肃省药学发展奖2项,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1项,黎秀芳护理科技奖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60篇(SCI818篇,CSCD431篇,CSTPCD611篇)。获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完成了“机构+项目”双备案,是全国第一家双报双批单位。一人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医院连续两年入选“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6个学科入选“研究型学科”,9位教授入选“研究型人才”,是西北地区入选学科、人才数量排名前列的医疗单位。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内、外、妇、儿等23个教研室,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麻醉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临床药学7个本科专业。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领域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领域19个,每年本科、研究生毕业生750余人2014年我院成功申报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甘肃省首批6个培训基地之一,基地培训学科涵盖内、外、妇、儿等26个专业2020年全科专业基地获全国重点专业基地。获批国家心血管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重症医学四个专科为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专培基地

 

 

医院已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德中医学协会、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等30余家国际知名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医院高度重视人才交流培养,2018年以来,累计选派288名职工出国(境)研修,已有300余人次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访我院并开展学术交流,其中73位国际知名专家受聘担任兰州大学及医院客座教授、亚专业指导教师等职务。医院获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项国家科技部或人社部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个中国科协海智基地工作站及22项省级基地、项目、计划等。与德中医学会、德国创伤与骨科学会合作建立“中德—德中创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德—德中急危重症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德—德中肝病与肝移植协同创新中心”。医院先后成为中国首个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加盟医院、中国首个协会数据交互审计系统汉化引入单位、中国首个协会肝胆胰手术ERAS培训实践合格中心。2024年,医院成为中国西部首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高级普通外科专业医师培训中心”,同时获得国际初级及高级外科医师培训双认证资格。此外,作为甘肃省承接国家卫生健康委“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的唯一医疗机构,医院长期高质量完成援马、援布项目,承办并圆满完成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

多年来,我院扎实开展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圆满完成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交付的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等医疗救治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

 

                                                                                           (数据截至2025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