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兰大一院急诊科在科室示教室开展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的专项培训。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规培生、实习生等参加培训。
理论培训中,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在“2015心肺复苏国际指南”的基础上,解读了我国发布的“中国2016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从腹部提压式心肺复苏仪的机制、操作方法、复苏特点、适应症与禁忌症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和现场受训人员进行了良好互动交流。
理论培训后,现场与会人员进行了两人分组实操训练。由培训专家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耐心细致、尽职尽责,全体医护表现出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切磋交流。
通过此次培训,给医院急救人员尤其急诊科医护工作者另辟了一条心肺复苏急诊抢救的新途径。急诊科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关注医学前沿,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急救人员急诊急救及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
相关链接
心脏骤停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存亡的急症,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的主要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很低。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受到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有关,“危机时刻,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做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出现心博骤停,同时伴有肋骨骨折,情况危急,且不能做传统胸外按压,此刻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做心肺复苏,是唯一能够挽救生命,为生命续航的机会。另外有胸部多发伤、胸廓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心脏二次再停跳以及许多合并其他传统胸外心脏按压术禁忌症的患者,也需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
当胸路不通的时候走腹路,通过负压把腹部提起来,再压下去,改变了腹部的压力,使膈肌(胸腹之间)能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胸腔的压力,这样也能达到心泵和胸泵的机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是在器械的帮助下,通过反复改变腹腔内压来建立血液循环和呼吸,避开了胸肋骨,而且可以持续不断进行,不影响建立气道通气、体外电除颤等。
文/图:急诊科 何志洲
编辑:党委宣传部 别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