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甘肃省卫生计生委获悉,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决定成立甘肃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八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其中,甘肃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挂靠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质控中心专家组组长由兰大一院院长、呼吸内科学专家余勤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呼吸内科学专家刘晓菊和呼吸科主任岳红梅担任,岳红梅主任同时任质控中心主任。
兰大一院呼吸科自1954年兰医一院建院时即成为内科的重点专业,在八十年代已经成为兰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96年呼吸科独立为二级临床科室。是甘肃省内最先开展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氩气刀冷冻刀治疗、内科胸腔镜、经胸壁肺活检、肺泡灌洗等诊治技术的医疗单位,在我省最先启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工作,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医师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多名医生均有出国学习经历。目前为硕士博士生培养点。2000年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的重点学科至今,且凭借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卓然成绩将此荣誉一直保持至今,科室业务、科研水平及诊治病人数在我省均具领先地位。近期,呼吸内科喜迁新址,床位增加至48张,科室搬入新病房,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兰大一院呼吸科原为兰医一院内科呼吸组,自1954年兰医一院建院时即成为内科的重点专业。在八十年代已经成为兰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96年我科独立为二级临床科室。目前为硕士博士生培养点。2000年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的重点学科至今,且凭借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卓然成绩将此荣誉一直保持至今,科室业务、科研水平及诊治病人数在我省均具领先地位。兰大一院呼吸科早在1975年在我省最早成立肺功能检查室,开展肺通气功能、肺容积、肺弥散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血气分析;1982年在我省最早建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室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并最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级及工作站、镜下氩气刀冷冻刀治疗技术开展镜下治疗工作,多年来检查的病历总数及诊断的阳性率均据我省领先水平。1987年成立呼吸病实验室,曾开展胸部X线透视、拍片检查及PPD试验,进行胸水常规、胸水CEA、CK-BB、NES、LDH及胸水结核抗体检测。1998年成立我省首家睡眠检测中心,在我省率先开展了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系列研究,首次开创了我省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断,并作为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此类疾病的治疗,填补了我省此领域空白,拉动了我省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11年引进的国际先进内科胸腔镜检查与治疗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提高了专业诊疗水平,丰富了检查治疗手段。此项技术使得兰大一院呼吸科胸腔积液诊治水平在省内达到领先,患者量明显增加,提升了专业知名度,再备行业竞争力。2003年在抗击SARS中,兰大一院成为全省SARS及SARS疑似患者收治医院,呼吸科专家作为省专家组主要成员积极投身于全省抗击SARS战斗中,负责全省SARS及SARS疑似患者的诊治任务;呼吸科承担了兰大一院病区及发热门诊的大量临床诊治任务及定西地区SARS患者的诊治工作。在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抗震救灾和“三鹿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做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荣获全国、省及医院的多项集体、个人奖励。目前,呼吸科科在诊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呼吸系统少见及罕见病的诊治经验,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结节病、胸膜间皮瘤等。成功救治了多种复杂及疑难病和急危重症患者,获得好评。
甘肃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必将促进兰大一院呼吸科的进一步发展,并努力在全省起到标杆作用,建立计划目标、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制度,全省横向、纵向、上下联动,带动甘肃省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全面发展。
(新闻来源:呼吸科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