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兰大一院赴兰州新区后备医院抗疫护理人魏才娟:经受考验 不辱使命

兰大一院赴兰州新区后备医院抗疫护理人魏才娟:经受考验 不辱使命
2022-08-11 17:46:25



6月1日,根据甘肃省抗疫工作需要,作为一名参加工作27年的医务工作者和十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踊跃报名核酸检测采集,成为第二十六批赴兰州新区入境人员隔离点工作的抗疫人员。疫情肆虐,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贡献个人微薄力量,我感到十分光荣。



是重托,更是责任



“从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海外的华人回国真的太难了,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票,有票不一定能核酸通过,核酸通过不一定有绿码回国,面对的境况只有我们当事人才最清楚。来到兰州隔离点,听到所有医护人员说,欢迎回家,辛苦啦!虽然家不是兰州的,但心里还是暖暖的。一日三餐送到房间,测体温,核酸采集,问寒问暖,有问题及时帮助我们处理,感谢你们的朝夕相伴,让我在隔离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你们对我们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上。”



这是一位留观人员的感谢信,字里行间表达着对隔离点工作人员辛苦付出的真挚感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隔离指挥部工作组组长刘健院长、易思华主任、吴秀英主任培训时反复强调,做好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留观是国家交付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是守护国门、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屏障”。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阻断传播链,织密防护网,既是组织的重托,更是如山的责任。从进入隔离点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快速进入状态,认真对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要求,反复演练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开展核酸采集、信息录入、区域消毒隔离等培训,一丝不苟做好医废处理、环境采样、院感、接机、转运等各环节工作。顶着30多度的高温,大家一遍又一遍练习规范操作,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我们都明白,只有平时多流汗,抗击疫情才会少流血;只有我们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护佑他人,才能确保兰州、甘肃乃至全国不传播疫情。


是职责,更是使命


一个观察点,就是一座堡垒。新区隔离点工作组统筹协调、精心准备,从接机、转运、到达、登记入住、信息采集、温馨提示、核酸采集、发餐消毒、健康检测、环境消毒、医废处置、建立家人微信群到解除观察等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仔细考虑,科学流转,闭环管理,确保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衣,戴着勒紧皮肤的N95口罩和护目镜,爬楼梯、采核酸、送餐饭、运垃圾,既是核酸采集员,又是生活服务员,还是环境保洁员。所有的工作都是体力活,每天楼上楼下几十个来回,步行上万米。顶着烈日的灼烤,戴着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的我们在炎炎夏日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那一条条被口罩勒出的印痕,那一双双被汗水浸泡得皱巴巴的双手,那一幅幅充满疲惫但坚定的面容,都成为大家最深刻的记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零差评、零事故、零感染的成绩。




是白袍,更是锦缎


从满怀希望着陆于祖国大地,到全部闭环管理入住隔离点,入境人员或多或少心理上有些失落。面对他们的焦虑,烦躁,甚至不理解,我们及时为他们送上一份真诚的关爱。在饮食上,我们积极与后勤保障人员沟通,为留观人员设计了荤素搭配的菜品、餐后水果。

在生活中,为他们申请甘肃健康码,查询航班、火车、动车时间,规划安排返家路线,代领快递包裹,全面消杀后送入房间。一个个看似细小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留观人员。就像我们楼层留观825房间的女孩,收到我和我的搭档花费三小时手工制作的生日贺卡时,留下激动的泪水,她说:“我不知道你们是谁,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你们为了我们,冒着风险,离开家人,付出很多、牺牲了很多。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特殊的生日贺卡,还有专门为我准备的长寿面,都让我倍感温暖。”



7月26日,三趟俄罗斯航班人员隔离结束后,正当我们收拾行囊准备返回兰州时,又接到了迎接来自临夏州的密接人员的命令。我们毫无怨言,做好防护措施,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接收了临夏州182名隔离人员。使命当前,我们无怨无悔,守国门、保家园、护健康,是我们每一位白袍医护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人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迎朝阳、伴迟暮、守深夜,烈阳相照,风雨当头,我愿意在抗疫一线为群众添一份保障、增一份安心,愿用一身“白战袍”,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绿”。


文|宁养院 魏才娟

编辑|党委宣传部 南如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