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接到医院通知由于疫情需要进行闭环管理,为了确保每个小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照护,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回医院,完成核酸检测并主动配合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
李玉梅主任与三楼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商讨落实具体防疫事宜,庞立宏护士长迅速安排儿科病区的医护人员、规培同学、患儿及患儿家属的医疗、饮食、住宿及安抚工作。看似很简单的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但在闭环期间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切都变得不简单。
儿科病区共收治住院患儿30余名,病区有化疗中的白血病儿童,有危重的小月龄肺炎宝宝,有需要规律治疗的紫癜性肾炎的孩子,同样也有焦虑的陪护妈妈和高龄需要关爱的陪护老人,儿科全体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医疗安全和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还要保障其他患者家属的人身安全及特殊陪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儿科住院部有一些小月龄及胃肠炎的患儿,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在特殊时期无法满足点餐要求,儿科的医护人员每日在工作之余轮流熬煮小米红枣粥或大米粥等,送到每位患者床旁。有一些孩子的奶粉或尿不湿短缺,主管医生及护士积极联系帮助解决,甚至有部分陪员的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不够,医护工作人员主动拿出自己的物资给需要的家属。庞立宏护士长时时在病房了解每位患儿及家属的医疗及生活需求,部分生活困难的家属,为了省钱不订餐,医护人员主动拿出自己的餐食送给需要的家属。大家处处为患儿及患儿家属着想,尽可能帮助患儿和家属。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自己2岁抽搐不止的孩子跑到儿科急诊抢救室,“求求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孩子抽搐了”,当班儿科医生和护士一起积极抢救,迅速建立了静脉通道,监测体温、心率、氧饱和度,在惊厥持续状态缓解后,核酸检测阴性后将患儿顺利护送至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部分血液病的患儿家属们犯了愁,因为治疗需要,他们急需输注血小板、红细胞等血制品。疫情期间献血人数下降导致各类血液制品短缺。刘丽君主任和输血科的老师们积极联系兰州市中心血库,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及时帮患儿输上血小板等,使患儿转危为安。
医务工作者,工作中的他们尽职尽责,但在生活中,每个人还有自己不同的角色,是儿女、是父母、是妻子……在闭环的工作人员中,有身怀六甲仍在坚守岗位的护士;有仍在哺乳期,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的医生;有些医护夫妻双方均在医院一线工作,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家中年迈的父母或亲戚。他们每个人都很平凡,都有各自无法舍弃的牵挂,但是他们还有更重要的角色——医务人员,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必须穿上铠甲变成勇士,守护人民的健康。
文图|儿科
编辑|党委宣传部 南如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