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生命的奇迹 ——甘肃7·22定西大地震病情最重、年龄最大伤员抢救纪实

生命的奇迹 ——甘肃7·22定西大地震病情最重、年龄最大伤员抢救纪实
2013-08-01 00:00:00


2013722日清晨,剧烈的晃动将甘肃定西从晨起的懵懂中惊醒。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川走河移,平日赖以生活的房舍成为死神夺命的武器,95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救援在第一时间开始。

灾区: 第一时间的救治

岷县农村早起侍弄家务的81岁郭大娘被倒塌的房室砸伤、深埋,被救援人员发现并从废墟中抢救送往岷县中医院。当时患者昏迷,同时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呼吸衰竭。由多名卫生部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第一时间给予抢救,给予抗休克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初步抢救。患者病情仍然危重。

 72319:40,接省卫生厅紧急通知,兰大一院于第一时间抽调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岳红梅,重症医学科医生王敏组成应急专家组,配备呼吸机和急救药品,于当晚8出发赶赴灾区抢救伤员。

凌晨0045兰大一院专家到达岷县中医院,当时患者深度昏迷,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我院专家组会同卫生部委派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专家实施抢救;刚刚经历大手术的我院中医专家刘东汉教授不顾伤病,躺在重症病床上为伤员开出中医急救处方。24日上午7时,患者病情平稳,专家组进行相关检查,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救治后,建议转院。

 

转运:滂沱大雨中与时间赛跑

24日下午,甘肃省卫生厅指示:调用省内最好的急救车辆、配备最好的医护人员,立即转运至兰大一院抢救治疗。

24日的定西岷县,余震、大雨、塌方、滑坡不断,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长空,兰大一院重症医学专家随车护送,守护在昏迷中的郭大娘身边,紧密关注患者病情的点滴变化。

同时在兰大一院,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做好了接诊准备,院长余勤带领医院专家和医护人员,早早守候在“绿色通道”门口。

接诊准备就绪。

病房准备就绪。

抢救设施和药品就绪。

医护人员就绪……

24日下午17:30 81岁的岷县急危重伤员郭大娘转运至兰大一院。院长余勤亲自督导收治,安全、平稳地完成患者收治工作。1800,经初诊,患者转入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重症监护室:一场与死神的生死拉锯

24日,深夜,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监护室内,抢救还在继续。患者入科后病情危急,昏迷,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呼吸需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双肺挫伤、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右侧尺桡骨远端骨折、麻痹性肠梗阻。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亲临病房督导指挥抢救。院长余勤通宵床旁指挥抢救,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健带领科室医师王敏、张磊等全体医护人员即刻进行救治,分秒不停。

病房外,医院总值班、医务处、护理部紧急抽调多学科专家会诊,医院神经外、中医、泌尿外、胸外、普外、骨科、放射科等专家放弃休息连夜赶到医院,第一时间会同重症医学科专家救治伤员。已经77岁高龄的中医专家刘东汉教授身在重症病床上,时刻关注郭大娘病情进展,再次为患者开具清肺益气活血汤,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伤员。

 患者情况危急,甚至数次没有了呼吸,医务人员丝毫没有放弃,讨论、调整抢救方案,持续进行抢救。此后的一昼夜里,刘健主任和科室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监护室内,寸步不离,保持高度的警醒和思想集中,随时关注各种监护仪器上生命体征的变化,没有休息,放弃轮班。生命重于一切,职责当前,为了给生命抢下一分一秒,他们废寝忘食,熬红了眼,累痛了腰,甚至水米未进,仍然坚持抢救从不放弃。

醒转:八方救援创造的奇迹

 

  转机出现在26日。在兰大一院全体医护人员院不懈的努力下,曾被外请专家认为几乎没有生还可能、家属数次犹豫想要放弃救治的郭大娘,经过积极不懈的抢救和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并进而神志转清,生命体征稳定,并于当日脱离呼吸机。    

好消息传出,家属抱头痛哭,感谢的话语和着热泪奔涌。连续多日未合眼的刘健主任和医务人员却丝毫未敢松懈:郭大娘已经81岁高龄,且基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较差,受伤严重,仍需要继续在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

 在兰大一院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疗和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悉心的救护下,郭大娘一点点好转起来。727日晚21:20,在卫生厅副厅长金中杰、医政处处长滕贵明陪同下,来自北京多家医院的北大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薛峰,北京协和医院ICU芮曦,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张权,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季楠、神经创伤外科初君盛,北大一院普外科庄岩、高嵩等7名专家赶到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与这里的专家一起,开展会诊讨论,逐一讨论郭大娘和其他几位急危重地震伤员病历,讨论、调整救治方案,进一步救治方案并指导治疗。在灾区救援的第一时间,就是他们的及时救治,为郭大娘抢下了生还的一线希望,为患者的后期救治争取了时间,更为她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可能。一位专家表示:抢救时间如果再晚半小时,后果不堪想象。

北京专家对兰大一院采取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方案给予高度肯定和好评。芮曦医生通宵留在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内,连夜指导进一步治疗,与我院医务人员一起,坚守在患者病床前。

好消息继续传出,郭大娘病情稳定,神智清楚,逐渐可以开口回答问题并回答切题,她也可以慢慢活动身体配合医生和护士查体。监护仪器数据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情况好转,感染控制,呼吸状况稳定,麻痹性肠梗阻好转,肠道通畅。在护士的帮助下,郭大娘开始自主进食。老人眼角有浑浊的泪水,含混着努力用浓重的乡音,向医护人员不停表示感谢。年轻的80后医生和90后护士拉着她的手,亲切地喊着“奶奶”,轻声劝她节约体力,好好休息,早日康复。

29日,郭大娘病情进一步好转,辛劳多年耐不住休息的她,甚至着急下地,在护士的帮助下,重症监护病房里慢慢走动。经过专家仔细评估,郭大娘于当日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治疗。这时,兰大一院全体医务人员才送了一口气,欣慰地传递着这一令人兴奋的好消息,稍稍松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很快,又迅速投身到其他危重症伤员抢救和普通伤员救治的工作中去。

天灾无情,大爱无疆。郭大娘无疑是幸运的,是我国应急医疗救援体制的完善让她拥有了生还的机会和康复的可能。兰大一院专家与北京等专家跨越地域的救治和多学科、多专家的联合抢救,展示了我国复合型外伤联合救治的较高水准,也展示出新时代医者的风采。至此,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仍在全面、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