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内新闻

器官捐献 大爱永存——兰大一院完成2019年第一例肝移植手术

器官捐献 大爱永存——兰大一院完成2019年第一例肝移植手术
2019-01-11 20:52:20

 

 

    “在医院,我见到了不少等待肝、肾移植的患者,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孩子既然救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救别人吧。”沉重而悲痛的话语来自一位母亲含泪地喃喃自语。1月11日,我院成功实施2019年第一例肝移植手术。捐献者是年仅24岁的高台复员军人刘杰,因意外摔伤导致重度颅脑损伤,连续抢救多日无效,临床诊断脑死亡,刘杰的母亲毅然决定捐献孩子所有能用的器官。当天4位器官衰竭患者因此获得新生,刘杰的角膜也收入我院眼库,不久将帮助有需要的患者重见光明。

    刘杰生前是一名复员军人,去年12月28日夜间因意外摔伤导致昏迷,在当地医院抢救多日,病情没有好转,进一步发展至脑死亡。今年1月6日,刘杰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医生再次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刘杰的生命。随后,两位有资质的脑死亡判定医师按照规定程序检查判定,正式签发脑死亡诊断书。

 

 

    “孩子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我感觉孩子还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对我而言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当收到诊断书,刘杰的母亲含泪提出,把孩子所有能用的器官都捐了的伟大决定。

    我院器官移植办公室人员向刘杰家人详细告知了我国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的相关政策,经过商定,刘杰家人再次明确表达了器官捐献的意愿,希望刘杰的生命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在这个世界得以延续。我院依照DCD捐献相关程序,上报省红十字会及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等部门。

    1月9日,在甘肃省红十字会有关人员的见证下,刘杰家人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随后,经专家评估,刘杰心、肝、肾、角膜均适合捐献,其信息上传至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很快匹配到相应受体。

 

 

 

    1月11日,医护人员开始了获取手术,刘杰捐献的心脏、肾脏同步送往相关医院,角膜收入医院眼库。为了表达对刘杰至高的敬意和缅怀,我院的医生为刘杰遗体进行仪容恢复,并举行了短暂而庄重肃穆的告别仪式,在场的医护人员向逝者深鞠躬默哀,表达来自医护人员深深的敬意。

    器官移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这场战斗中,我院肝移植团队医护人员坚守岗位、连续作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高度的责任心完成了此次捐献移植工作。

    刘杰走了,却让更多的人接受了这份生命的馈赠,他的名字将会永远镌刻在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的纪念碑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缅怀。   


    相关阅读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我国2010年开展器官捐献工作,随着群众对器官捐献公益事业的认可,近些年器官捐献公益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截至2018年12月2日,我国已经完成21018例器官捐献,共捐出59758个器官。不过与每年需30万例器官移植的量相比,目前还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公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国遵循国际上公认的伦理学原则,结合国情推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充分保障捐献者和接受者的权利。国家成立了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成立器官捐献管理分中心,很多医院也都成立了器官捐献及移植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医院移植工作。

    我院普外科拥有16个亚专业,2004年就已经建立了器官移植中心,同时,开展的外科ERCP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还拥有全国领先的甘肃省干细胞库。我院普外科成功实施甘肃省第一例肝脏移植、首例活体肝脏移植及首例肝肾联合移植,被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认定为甘肃省第一家开展人体肝脏移植技术的医疗单位。目前,我院是甘宁青三个省完成肝移植例数最多,也是唯一常规开展肝移植术后随访工作的医院。我院于2013年12月3日成功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帮助很多受捐者重获新生,受捐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我们也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的队伍当中,让更多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让爱永存,让生命延续。

                                 

来源:普外五科 李莹

图:党委宣传部 马凌 

编辑:党委宣传部 别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