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大学副校长,兰大一院院长、普外科学科带头人李汛教授联合国内50余名专家制订的《中国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管理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为《指南》)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发表,并同期发布指南推荐《规范ERCP并发症管理,推进我国ERCP蓬勃发展》。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作为目前胆胰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ERCP及其相关治疗也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十二指肠穿孔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发生率低,但不同患者发生风险不同,一旦发生十二指肠穿孔,因治疗时机及采取措施难以把握,故其安全推广存在一定阻碍。为进一步规范ERCP临床管理,改善患者并发症结局,进一步推进ERCP安全普及,由李汛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内镜外科专家工作组、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和医务人员普遍关切的问题,经过前瞻性注册、证据检索与分级、反复讨论、形成共识初步意见及投票、修订、外审、再修订等多个环节,历时1年,最终发布了该《指南》。
李汛教授长期致力于外科ERCP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组织成立了中国外科内镜青年医师俱乐部、中国外科内镜医师联盟等学术团体和组织。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内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及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汛教授在本《指南》的制订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担任总顾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令狐恩强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金震东教授担任顾问,组织国内50余名ERCP领域知名专家参与制订工作。
《中国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管理指南(2023版)》是目前国内首个专门针对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并发症管理的循证指南。在该《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延迟发现型穿孔”这一专业术语,并针对ERCP致十二指肠穿孔的分型、风险识别、预防措施、穿孔部位对预后的影响,延迟发现型穿孔的诊断处理、术中确诊穿孔的诊断处理等多个方面问题拟定了16条推荐意见,涵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该《指南》的制订将提高ERCP领域医务人员对十二指肠穿孔这一严重并发症的科学诊治与规范管理,加快我国ERCP安全有效开展。同期撰写的指南评述及推荐对其制订的背景、意义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说明,也为外科医师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该指南提供了指引和帮助。
【拓展阅读】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自1998年在国内较早开展ERCP培训,是中国首批ERCP技术人才标准化培训基地、消化内镜学院培训基地及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并于2023年6月入选亚太区ERCP联盟中国外科ERCP区域培训中心。
兰大一院外科内镜中心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心不断拓宽内镜治疗新领域、强化青年内镜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注重外科内镜临床研究。现已形成一支由20人组成的外科内镜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外科内镜中心占地约580平方米,设有ERCP操作室3间、外科胃肠镜室2间,配有先进的德国多尼尔Delta II系列体外震波碎石系统、经口电子胆道镜系统、U100Plus双频双脉激光碎石系统等先进设备。
为推动我国ERCP高质量开展,完善外科ERCP医师的培训体系,由李汛教授牵头于2022年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发表了《中国外科ERCP医师培训专家共识意见》,更好地规范了外科ERCP培训模式,促进我国外科ERCP的蓬勃发展。同时,我院积极参与ERCP相关教材和培训教程的编写,在制订国际共识、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及模式应用推广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图|普外科三病区 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刘洁 李尚乐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刘洁 马凌
审核|党委宣传部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