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功完成一例非常罕见的粘多糖贮积症患者手术。患者小何(化名)需要做两处手术,分别是脐疝修补和腺样体切除术。两种手术虽然都是常规手术,但对小何来说却是性命攸关。
今年20岁的小何,身高只有130cm,出生后即患有极为罕见的I型粘多糖贮积症(Hurler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率为(3.5-4.5)/10万,资料显示此类患者身体各器官严重畸形,生存率很低。饱受疾病困扰的他,头大颈短,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平卧时腰部需垫上20公分厚的垫子,但仍以惊人毅力完成高考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从13年前发现脐疝到今天,因麻醉风险极高,小何和他的家人曾辗转多地,均未能如愿接受手术治疗。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针对小何的情况组织了术前MDT(多学科会诊),麻醉科、疝与腹壁外科、耳鼻喉科、ICU、骨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均派出骨干医师共同制定诊疗方案。
病情显示,颈胸段椎体曲度变直、小下颌、舌体肥大、气管有两处外压性狭窄,最窄处只有5mm(正常成人气道内径约10-20mm),这些风险因素中任何一项都会给气管插管带来危险,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患者合并心瓣膜反流、肝脾肿大、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这给麻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医学文献记载,Hurler综合征的病人困难气管插管几率为54%,插管失败率为23%。若是插管不成功,稍有不慎,患者可能有性命之忧,更谈何手术。
在MDT模式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决定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麻醉科主任医师李玉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定了多种困难气道和急救预案,包括插管失败、气管切开、恶性心率失常、循环波动以及术后拔管困难等。术中发现病人的情况比预计更加困难。经过多方尝试,最终插管成功,小何的“生命通道”得到了保证。普外科主任医师俞永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陈小婉共行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小何恢复良好,不日将出院与家人欢度春节。
据悉,为I型粘多糖贮积症患者成功实施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在国内各大医院均属少见。
来源 | 麻醉科、普外科、体检中心
文 | 党委宣传部 李丽娜
编辑 | 党委宣传部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