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兰大一院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EICU联合举办2025“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急危重症与创伤学术论坛,会议聚焦急危重症与创伤救治前沿发展,来自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的顶尖专家学者及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甘肃省救援中心,甘肃省红十字会,甘肃省蓝天救援队,兰铁公安处医务人员,榆中三院120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创伤外科主任韩兴文主持。
兰大一院副院长侯小明出席开幕式致辞并表示,作为大学直属教学医院与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机构,兰大一院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机构合作,在区域医疗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与德国、瑞典、丹麦、英国、日本等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及医疗机构,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空中急救分会耿兵教授系统分享了本土化航空医疗救护的实践与思考。德中医学协会主席、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创伤中心前任院长、甘肃省“敦煌奖”获得者迈克尔·奈利希(Michael Nerlich)教授,带来了德国创伤空中救援权威报告,详尽展示了德国成熟的空中救援体系、标准化流程与先进技术,为航空急救网络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国际范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杜奇容教授在“创伤的评估与管理”专题中,强调了早期快速评估(ABCDE原则)、损伤控制性手术及多学科团队协作(MDT)的关键作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的著名创伤医学专家克里斯蒂安·韦特哈斯(Christian Waydhas)教授,深刻剖析了“老年创伤患者中的确诊问题”,呼吁建立针对老年患者的专属预警和评估体系,以应对漏诊风险。
会上,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刘钰主任分享了以信息实时共享、标准化交接及区域协同为核心的“甘肃经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中心张萍教授系统阐述了“创伤绿色通道的高效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南方模式”。兰大一院刘丽平教授,深入剖析急危重症凝血病管理,结合最新指南与实践,为危重患者凝血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早期识别、目标导向监测及个体化治疗路径。
此次论坛成功融合了国际顶尖智慧与本土实践创新,聚焦基础研究与临床痛点。在深化航空救援体系、推广老年创伤预警、完善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精细化管理绿色通道等方面形成的共识与经验。
文图|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EICU
编辑|党委宣传部 马凌 刘丽君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马凌 刘洁
审核|党委宣传部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