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内新闻

侠骨仁心医者情——记兰大一院泌尿外科主任张伟

侠骨仁心医者情——记兰大一院泌尿外科主任张伟
2022-06-22 17:19:00



58岁的张伟在泌尿外科领域深耕30多年,6年前作为高级人才被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引进入院,任命科主任。来院第一天,他碰到一位在医院当主任的老同学,正急匆匆准备送饭,原来是他的哥哥患膀胱癌。“在几床呢?”张伟关切地问,因为这是他们科室治的病。老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没在咱们医院住……”

这让张伟备受打击。“那个感觉不知道有多难过。”他暗自发誓,从今以后,一定不能让这种局面再出现,至少让熟悉的人和本院职工再不到外院去看病。


聚贤纳才 一床难求创新局

2016年7月2日,张伟履新兰大一院泌尿外科主任。他坦言,院领导十分支持科室发展,配备了一流的设备,并支持他在这些年引进了不少人才,组建了一支飞速成长的人才梯队。科室从过去全院排名倒数十几名,跃升为2021年全院排第23名,主要是临床医疗水平上实现大提升。




从最早只有一把电切镜,到如今微创手术器械齐全,从最早两代医生相差20岁无人的“青黄不接”,到如今老中青三代医生层次后继有人,不断培养青年后学,科室在读博士们已逐渐能独当一面……令张伟欣慰的是,科室人才队伍已初显成效,新增3位专家和十几位年轻医生,组成了8个医疗组,各司其职,高效运转。

事实上,兰大一院泌尿外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著名性学家史成礼自1954年在院开展泌尿外科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医院各届领导支持下,在科室自身努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相比快速发展的大科室,作为双一流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科室,依然显得底子薄、发展慢。

张伟被引进时,科室刚刚将床位扩至50张。“那时候,我们最担心的的问题是床位多了,却没病人。”确实,最早时床位常常住不满,科室团队在工作之余,每天聚在一起学习。“我坚信服务好、质量好、技术好,肯定会有病人的。”张伟非常重视储备医生的知识。




如今,在张伟与笔者相约采访的当日清晨,科室78张床位爆满,还外借其他科室3张床位,共有81个住院病人,还有50多个病人正在排队等床位,可谓“一床难求”。很多本院老专家、老领导、职工家属、以及省级专家、高干等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兰大一院泌尿科治疗,本院职工很少再有人赴外院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

随着科室青年骨干的成长,张伟从最早一年做六七百台手术,到去年一年只做了两百七十多台手术。“放手让年轻人去干,给他们施展和成长的空间,我腾出更多精力做宣传、普及、推广和医联体建设。”张伟说,兰大人有一股子学习的劲,学术氛围很好,科室的人都是拧成一股绳在打拼,一个在全院“底子较薄”的科室,正在茁壮成长。



吾日三省 抽丝剥茧求质量

多年来,泌尿外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最大的优点是天天在检讨。”在张伟带领下,泌尿科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病例反思会,把两周内发生的医疗行为包括护理,不好的、不良的、有并发症的,全部打到大屏幕上,一条条地分析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是知识不够,思想认知不够、技术能力不够、突发意外应急措施不够,还是设施条件不够?科室逐一找出真实的原因,逐一再去整改,确保下次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




“过去,太多的知识分子是不能说(批评),我每次从说我自己开始。”张伟总是非常顾及大家的面子和尊严,先会找出自己病人的问题开始分析,他笑称自己已经老了“没面子、也没尊严”,但科室的医疗质量必须与日俱增。病人为什么做完手术伤口一直感染?提前消毒不严格还是术后缝合技术不好,还是引流管放置位置不合适……一条条分析,在这样的氛围下,科室年轻人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就事论事地讨论工作,逐渐成为一个高效的“专业课堂”,使每个人都获益良多。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张伟总是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气定神闲。从医几十载,他从未和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红过脸,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或交班期间,批评过医生和护士,更没有和任何患者及家属争执过,“我的修养不容许我这样”他说。遇到比较有个性的年轻人,他会单独叫到办公室谈心,慢慢开导。有时遇到大家说的很“难缠”的病人或家属,他也会耐心反复地解释。他认为,没有任何人愿意爬13楼上来和他们吵架,而一定是服务不满意、解释不够清楚、或者是诊疗水平没达到。




6年来,泌尿外科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或者事故,也没发生过任何医患矛盾。这样“风平浪静”的日子,极大地保护了年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心态,使科室年轻医护人员更专心致志地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侠骨犹存 雄心满满谋新篇

张伟是当年甘肃唯一获得过中国医师奖的专家。2008年6月28日,张伟接到第一例“问题奶粉”患儿病例,随后不断的相似病例让他警觉,而职业的敏感性更让他不寒而栗。

在近三个月的收治与病例调查后,张伟为挽救一个个孩子的生命健康,他公开在媒体发声披露“毒奶粉”,面对可能“当不了医生、要惹上大麻烦”的忧虑,依然不惜代价去救孩子,成为向问题奶粉发难的第一人,最终解开了“毒奶粉”事件真相,挽救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彼时,即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张伟始终守望医者初心,时任卫生部长陈竺曾评价道:“张伟是一名具有战略眼光,敢于承担责任的医生。”




而对于过去这份侠骨仁心的医者情,张伟甚少提及。他更愿意多说现在科室的发展和年轻医生成长的重要性,令他感动的是,科室的骨干力量都十分给力。“他们努力工作的样子让我心疼”,他举例称,比如值班的医生,根本没时间睡觉,八十多个病人中常常这个肚子疼、那个伤口出血,半夜急诊科叫会诊、普外科有个尿不出来的、ICU又有个导尿管插不上的……值班医生永远在这么大的医院跑上跑下。“我愿意替他们承担所有的责任和解决一切问题,只要他们专心提升医疗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把我们科室的短板补齐,迅速成长”,他说。

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他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仍然信心满满。这些年来,科室的临床医疗水平成长很快,着实提高了为患者看病、治病的能力,但科研水平、SCI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举办、研究生培养等综合考评上“十分落后”。张伟认为,下一步,重点要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上狠下功夫,他相信按照目前的成长速度,未来15年内科室会实现质的跨越式发展。



文、编辑|党委宣传部 南如卓玛

图|党委办公室 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