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兰大一院普外科六病区完成两例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TPC/IPAA)

兰大一院普外科六病区完成两例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TPC/IPAA)
2023-06-14 12:06:00

 

日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六病区结直肠外科团队为两位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Familiar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TPC/IPAA)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普外科六病区收治的两例患者均因间断便血1年余来院就诊。其中患者1为一名35岁女性,入院后查体后发现患者距肛约4cm处可以触及到大小约2x4cm的环周溃疡,占据肠管约2/3周,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和FAP;患者2为一名26岁男性,入院后诊断为FAP,经全院MDT讨论后建议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普外科六病区结直肠外科团队医生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后,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和治疗方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手术方式确定为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该手术也是目前唯一合理且具有良好预后效果的手段。

 

 

传统开腹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创伤巨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而腹腔镜手术大大降低了FAP患者的手术创伤,特别是可以提高保肛率、避免盆腔神经和肛内括约肌的损伤,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操作范围广、操作复杂、毗邻的脏器较多,手术难度较大,多由具有一定数量结直肠手术经验的医师团队进行,术中需要特别注意输尿管、脾脏、十二指肠、盆腔自主神经等的保护。目前,能够国内能独立完成该手术的单位仍很少。

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是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APC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经典表型以结肠和直肠中发生成百上千枚大小不等的腺瘤性 息肉为特征,具有高度恶变倾向,常为多中心癌,如不进行预防性干预,在40岁以后几乎100%发生癌变。对FAP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预防癌症死亡和保证生活质量。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结直肠与肛 门外科团队专注于结直肠与肛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期两例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TPC/IPAA)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探索新技术、新项目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

 

文图|普外科六病区 党委宣传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 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