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9第三届中国医院临床管理大会在兰州拉开序幕。本次会议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无界进修、兰州大学健康管理中心、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开幕式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赵达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海涛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海涛致辞。王海涛院长表示,“医院管理正向着精益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且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人才队伍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来矢志不变的是坚持‘大人才’观,打造医教研协同人才摇篮体系,这是百年协和能成为中国医师之道之典范的灵魂所在,也是能够成为国家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国家最高医学教育机构的立足之本。”
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医学院党工委书记徐生诚致辞
一直以来,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不仅是莘莘学子求学读书、探求真理的殿堂,也是我国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会议期间,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医学院党工委书记徐生诚同样针对医学人才培养发表了个人见解。
德中医学会主席Christian Ohrloff致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幕式环节,德中医学会的主席Christian Ohrloff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分享。Christian Ohrloff主席在致辞表示,此次论坛不仅带来了中德两国医学同仁的思想碰撞,更为两国医疗领域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基础。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杨陇军致辞
“使命越大,责任越大。近年来,兰州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突出抓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信息技术支撑‘五大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医疗卫生发展基础,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兰州正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开幕式期间,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杨陇军分享了该省的医疗技术及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与创新举措。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致辞并做主旨演讲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赵达主持开幕式
随着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诞生于黄土高原、黄河之滨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同样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兰州甚至是整个甘肃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李汛出席开幕式致辞并做主旨演讲。李汛院长表示,“通过平台化、项目化的手段整合医院临床管理的方式和工具,构建完整的中国临床管理体系,是当前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一步。”未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将以“三个六工程”为战略总目标和举措,追求着精益实践、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推动实施多学科讨论(MDT)制度体系、加速康复医学、互联网+医疗智慧平台等,不断创新医院管理发展理念,形成医院发展新思路、竞争新优势和医院新格局。
甘肃省医院协会会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原院长余勤主持主论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政策研究部主任 董四平
2016年,“价值医疗”一词兴起,被卫生经济学家们称之为“最高性价比的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政策研究部主任董四平从医院绩效管理政策概述、《绩效考核操作手册》简介及几项特殊指标解析、价值医疗视角下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评价与思考三个维度出发,阐述了价值医疗视角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制定与标准解析,并强调,“卫生服务的价值是指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服务质量和病人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还应在指标体系逻辑性和内容、指标权重设置科学性、指标体系信效度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 龚志成
众所周知,学科建设的发展是医院运作的生命,学科建设的科学管理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借助于绩效考核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两者如何实现有效协作?对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龚志成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两点学科发展建议,即学科管理融入绩效考核管理,借势绩效战略、助推学科发展。
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医院管理医疗咨询公司总裁 Christian J.D. Taube
当前医疗发展进入“黄金期”,不仅需要不断强化内部建设,更要不断汲取外部的优秀经验。远道而来的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医院管理医疗咨询公司总裁Christian J.D. Taube,则分享了汉堡大学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带来了诸多启发和借鉴。
11月17日,以“中国临床专科管理体系构建”和“中国医院绩效管理的突围与转型”为主题的两大分论坛同时召开。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柴湘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国庆,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Micheal Leopold Nerlich等多位国内外医院管理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演讲和对话。
左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海涛
右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柴湘平
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和基石。论坛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海涛从机构建设、医疗布局、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讲述了百年协和的变与不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学科群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副院长柴湘平表示,“通过学科集群化建设,‘卓、超、攀’计划,491工程等举措,加之医院的一流人才‘361工程’,不断强化了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梯队力量。”
左图:湘潭市第一医院院长刘群友
右图: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日趋成为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湘潭市第一医院院长刘群友表示,“通过护士能力认定考核,不仅能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科理论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并能较好地解决实际专科护理问题的临床护士,而且还能通过专科护士能力认定,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训体系,最终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医院整体协调能力、提高医院管理者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北京医学会封国生会长在就“加强绩效考核,推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进行分享时表示,“随着新时代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医院层级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成为主流,各医院要根据医管局的绩效考评结果,调整与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实现由外部引导内部的机制,推动医院科学管理。”
左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国庆
右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总会计师李彤冰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下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同样值得学习与借鉴,副院长张国庆介绍了该院全面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的六大特色,即医院绩效管理理念和概念的创新,构建精细化管理思路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实行基于岗位职责的岗位绩效标准体系,学科、质量和成本的整合绩效系统性管理,构建员工成长基础岗位协同绩效管理体系,借力信息化流程再造深化绩效管理。此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总会计师李彤冰围绕着“战略绩效管理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分享了医院的绩效管理之道。
图片依次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王志远
论坛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围绕华西医院的科技精细化管理举措进行了分享,主要包括组建一流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型现代化管理体制,搭建协同创新的学科平台,持续优化激励创新的机制建设。龚启勇副院长表示,“这些创新举措都对医院科研综合实力、学科实力、临床专科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带来了积极意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在会上指出,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泉,邵医建立了包括委员会管理制度、主诊医生负责制在内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在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开展了邵医之声、邵医微信、邵医讲堂、邵医咖啡等创新举措。
在国家大力倡导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背景之下,建设专科联盟成为了医院间区域合作的首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王志远在会上分享了该院的专科联盟生态圈构建之路:从2017年3月试点探索专科间合作开始,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建设历程经历了1.0到2.0再到3.0的蜕变。截止2018年12月,共建立30个专科联盟,囊括261家医院、690个专科。
会上还举办了“中德创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与”中德肝病与肝移植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两个创新中心的成立将促进跨国际前沿医院管理理念的交流,在创伤和肝病移植领域更好地造福百姓。远道而来的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Micheal Leopold Nerlich以“创伤中心数据管理和网络的建立”为题,分享了自身的建设实践和经验。
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行业将激发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种种形势将对当前医疗服务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变革之路 管理先行”,本次会议试图找到一个坐标,探索未来医院管理更具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的可能。
2019第三届中国医院临床管理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