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内新闻

【兰大一院抗疫特写】幸而为医—— 新时代彰显为医初心,危难时诠释医者担当

【兰大一院抗疫特写】幸而为医—— 新时代彰显为医初心,危难时诠释医者担当
2021-11-22 09:05:56


  2021年10月19日,兰州市发现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伊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迅速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展开部署,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全院各处室、各病区开展工作人员及家属、患者及陪员流调排查工作,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病区患者管理 ,取消一切外出、会议举办及其他聚集性活动,全院工作人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做好准备随时待命,“保卫医院、打好疫情阻击战”!李汛院长做出明确指示。兰大一院医护人员、规培医生、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纷纷请命,书写请愿书,志愿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争先前往一线参与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自2021年10月21日起,全院共派出医务人员6000余人次,参与了兰州市6轮、部分重点区域9轮、完成1153807人次的核酸采集工作。足迹遍布兰州市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的各街道社区、大街小巷、村镇农家及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为了尽早完成摸排工作,第一时间发现阳性病例,达成早发现、早隔离、早管控、切断传播链的目标,大家的工作时间经常会从清晨持续到次日凌晨两三点。兰州的夜里温度很低,但队员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只为早日完成排查工作。在完成全员第六轮核酸筛查、重点区域第9轮核酸筛查时,我们的队伍已经出发16天了。兰州的病例持续减少,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近日,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依然在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采样,但看着一个个封控区调整成为了管控区,管控区解除管控,每个队员的脸上都洋溢出欣慰的笑容!


  质量来源于标准  安全来源于严谨

  疫情初发,经过医院严格培训,外出采样人员在带队护士长的带领下奔赴各自指派区域。经过第一轮的采集工作后,赵金珠护士长根据工作实际和现状,结合护理部樊落主任的建议,从组织管理、任务明确、沟通协调、核酸采集点建立和调整、物资准备、采集人员需要注意的细节等书写近3000字的《外派核酸采集工作规范开展的建议》工作总结,并分享给每一位带队护士长,为后续工作的高效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后期不断补充和完善。

  仅在组织管理方面,赵金珠护士长根据队员年资及工作熟练程度和责任心指定了每个组的小组长,让组长起带头示范作用,并以樊落主任“有人负责我配合,没人负责我负责”的指令来带队,保证进入社区各采集点后,各点有具体负责人,确保采集工作的顺畅进行。她带领大家组建微信群细化管理。建立区域工作联系群,用于队长与区政府对接负责人沟通协调和落实任务安排,做好物资准备、时间确定及后勤保障;建立队长群,用于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流情况;建立各队大群落实垂直管理,用于传达医院通知、要求,组织培训、随时掌握各点位工作情况、方便及时跟进解决问题;小组群用于组长和各自组员的联系,群内可发布通知及了解组员的情况、开展学习、交流和讨论,对护理部发的文件及学习视频组织大家在群内积极学习领会,并组织每个组员总结发言。

  带队护士长们一遍遍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并积极做出预案;一次次在入场前对队员进行提醒、检查、现场纠正、指导、规范操作,确保防护到位、确保采集质量。工作结束后,引导队员互相交流、总结,不断提升队员防护及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确保了采集任务的顺利进行。


  力量来源于团结  凝聚来源于关爱

  “护士长,尽快沟通,需要援助,我们协调;各位护士长,大家辛苦了,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在群里反映,医院统筹解决”,“护士长,咱们的规培生都咋样,那几个需要清真餐的孩子们饮食都有保障吧”,“大家一定提前发现隐患点、提前预防!关心每个队员,不要过度劳累,这样容易感冒、容易感染”,“护士长,下雪了,天越来越冷,暖贴和发热足贴解决了没,没有的话,医院这边再想办法”。医院后方时刻关心和惦念着外派采集人员,不时的发信息、打电话传递着支持、鼓励和关心。

  开始时大家工作情绪高昂,工作积极热情,但是随着离开医院时间逐渐延长,加之核酸采集工作重复单调,一个班次工作时间较长,而且大家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和岗位,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扰;天气越来越寒冷,但大家出发时没预想到时间很长,大部分队员没有带换洗衣物及个人用品,加之闭环管理,生活中出现了困难;同一队的组员采集的人群中发现了阳性病例整个小组被隔离了……部分队员出现了情绪波动,医院各级领导不时嘘寒问暖、带队护士长及时了解队员的具体困难,积极协调解决生活用品、药物等问题,及时疏导大家的情绪,刘智雄、张悦、徐丹等小组长们发挥骨干榜样作用,激励伙伴们互相关心、相互鼓励,大家逐渐凝聚一心,团结一致,再次坚定了保卫家园,护卫父老乡亲的决心,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

  进入闭环管理后,带队护士长们未丝毫放松,每日关注队员上报核酸检测结果、健康出行码状态、个人身体状况,关注队员身心健康,做好心理疏导。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文件,学习工作制度,明确管理组织架构,规范行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尤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采样工作,要求愈加严谨,严格按照规范采集核酸及涉疫废物消杀处理,采样点环境消杀等。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将很快过去,我们终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以下是几篇我们医护人员抗疫的点滴记录:

  秋末冬初,伴随到来的不只有凛冽的寒风,还有悄无声息的新冠病毒,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党委精心部署,全院积极行动、上下同心、凝心聚力,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迅速吹响了抗疫集结号。在赵金珠、韩霞、甘培英、陶贵彦、金钰、朱慧等身经百战、心系于民的护士长的带领下,504名的核酸采集小队分为5组,主要前往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承担相关高校、社区及村镇的核酸采集工作。

  针对这边居民多、采集人员少,全体医护人员在早上5点钟就已经整装待发了,6点半左右开始采集工作。今年兰州的初冬清晨,气温只有0度左右,我们的核酸采集人员在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手消毒,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放在室外的消毒液就像冰水一样,而且因为有酒精的成份还会挥发,一次又一次地带走你手上残余的热量,直到你的手也像冰块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的手,已经僵到抓不住棉签,但他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没有退缩,没有抱怨,只想尽早一刻进行完一轮轮的检测,尽早一刻筛检出感染者、进行及时的隔离管控。一些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手僵到拿不住棉签了,共同想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在矿泉水瓶子里面灌上热水,实在受不了了,就拿冰冷的双手在热水瓶上面捂一下,之后也不忘记用酒精把瓶子也消毒一遍。

  面对冰冷的疫情,我们还面对着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甚至忍受生理期的煎熬,但我们收获了一份份坚守的感动,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下沉重的责任与担当,不畏困苦、迎难而上,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


  普外科八病区 范蓉婷: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正是刚立冬的时节,寒气未来,暖气未尽,本该是一场烤红薯和热奶茶的狂欢,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已经平静了600多日的金城又裹挟在新冠肺炎的恐惧中。发现疫情,加大管控,封锁小区,那一天我们的政府当机立断地做出了这些决定,全副武装,统筹调配,提高警惕,那一天我们的医院有条不紊地采取了这些措施,自动情愿,奔赴一线,克服困难。那一天金城的医护人员满怀壮志地团结在一起。

  我们整装待发,一声令下,没有一声怨言,在朱慧护士长带领下浩浩荡荡出发去安宁采集核酸。采集核酸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其实对采集者来说却是一个考验,首先必须手法娴熟,采集部位准确,才能提高阳性率。其次也需要同伴的完美配合,正因为有了同伴不耐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开箱、扫码、核对采集者的详细信息、排队,才使采集速度提高,完成政府、学校、社区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

  作为志愿者的几万分之一,作为兰大一院的新员工之一,我携带着单位对我的培养,国家对我的培养,人民对我的期望和自己对自己的信心,义无反顾奔赴了一线。我像所有志愿者一样,站在人民群众之中,面对千万张不同的面孔为他们采核酸。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学有所用,觉得自己是骄傲的,因为我没有辜负儿时老师的教诲,我没有辜负祖国这么多年对我的培养。

  做志愿者的日子是有很多困难,一旦穿上防护服,肩上就扛起了预检排查的责任,就担起了为这座城市阻断疫情的责任,从晨光熹微,到暮色苍茫,整整一天,不能去厕所,不能脱衣服去吃饭。因为责任和义务,因为卫生标准和观念。但是做志愿者的日子总有很多温暖,政府为我们提供最好的休息场所,还有党员在一线协助人员组织,单位的老师、前辈提供关怀和指导。

  寒潮来袭,美好的清晨却是最冷的时刻,我们带着两层橡胶手套,越勒越紧,越紧越痛,一次又一次的手消,手像浸泡至冰块之中,很多老师的手指无法弯曲,但是她们却没有任何怨言,坚持采完核酸,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女老师,手部乃至整个胳膊出现一整天的麻木。她们也有家,她们也是孩子的妈妈,也是家中父母的宝贝女儿,听着她们在电梯里打电话催促着孩子赶快做完家庭作业,听着她们说我现在回不去,吩咐丈夫照顾好家中不满一岁的小儿和家中的老人时,我不禁湿了眼眶。有国才有家,清澈的爱只为祖国,为家乡,为家人。

  我一直坚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党派,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有如此大义,能有如此奋不顾身的勇敢,能有如此坚定不移的信仰,但是我的祖国,我的党,我的人民,乃至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金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知道,马上,街头就会有小商贩的吆喝和烤红薯的香甜,就会有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就会有市场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那时蛋糕的香甜,火锅的麻辣,奶茶的温暖,人间五谷百味和夜色阑珊交织,欢声笑语和灯红酒绿共舞。那时,我应该会按部就班的上班,和所有人一样。但是那时,我们又和所有人不一样,因为我们在疫情中成长了,我们明白了职责和担当,我们理解了使命和责任,也学会了感恩生活。

  最后,引用那句话,我们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普外科九病区 叶婷:传承的力量

  新冠病毒的突然侵袭让我们陷入了恐慌,20日的凌晨接到孩子老师的停课通知,我知道这意味着疫情严重了。本打算第二日休息日给家里采购些生活物品,却收到了护士长的通知,所有人30分钟内赶到医院待命。简单收拾后把两个孩子安顿给了奶奶,我出发了!

  我们是由金钰护士长带领的第一梯队,被分配到拱星墩社区进行核酸采集,当晚我们一直采集到凌晨一点多,有一个采集点24小时一直在采集。这也是我父母居住的社区。因为我们听闻这个社区承担10万余人次的采集工作。到了点位金护士长给我们详细安排工作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采集工作,我的父母知道我在自家门上工作,便主动当起了所在小区的志愿者,爸爸每天负责维持采集时的排队秩序,妈妈给我们点位负责美食供应。她问得最多的话是姑娘们明天想吃点啥?今天的水饺,明天的烩菜。为我们做足了后勤保障工作!

  我对爸爸说你们别忙乎了,去休息!老爸却说,没事没事我是老党员,又是退役军人,这是应该做的,你只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采标准了!那一刻,我觉得出生在军人家庭是那么的自豪,信念在心中,把信仰传承,逆行而上,也是我孩子的榜样!作为兰一人,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一身白衣!


心内科一病区 周圆:初心常在,不负韶华

  10月28号是第3轮全员检测,早上6点,韩霞护士长带队在兰州交通大学体育场,设立了30余个核酸检测点,大家没有畏惧、没有退缩,穿着纸尿裤,不间断开展在校师生核酸检测,截止当日14点,顺利完成24000余人次标本采集。第一站核酸采集工作结束后,小组成员无暇顾及身心的疲惫,匆忙地扒完手中的盒饭,又迅速赶到下一个“战场”——黄河家园。

  由于黄河家园小区发生有确诊病例,小区被全封闭管理,我们需要对住户进行上门标本采集,组员们一层一层地爬楼,挨家挨户地敲门,同时对有疑问的居民耐心地解释说明,普及抗疫常识,坚定他们的战疫信心,到晚上快11点完成对整个小区在家居民全覆盖核酸标本采集,回首已是夜幕深沉,想想从凌晨5点起床,已是近18个小时,大家累的都说不出话来。

  在繁忙且紧张的核酸标本采集工作中,同事曹映乾的鼻子突发出血,但他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仍然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忍受着,直到当天所有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刹那,才发现口罩早已被浸红。

  深秋时节的金城,早晚气温已陡降至零度以下,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已使我们忘却了腰酸腿困,更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顶着寒风,耐着疲惫,从容面对疫情挑战,为顺利完成任务贡献一份力量!医者大爱,医者仁心,我们用自己的付出,守护一群人的幸福,守望一座城的健康,我们是金秋最耀眼的一抹白,在抗疫中逆行,在奉献中飞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常在,不负韶华”。


麻醉手术一部 殷玉江:疫情无情、人有情

  在这本就寒冷的深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比寒流更让人颤抖。当听到第1例核酸检测阳性消息的时候,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瞬间紧张起来。于是,医院和各个核酸检测机构的门口都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伍,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我们即将面对一场没有战火和硝烟的战争,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请战自愿加入这场抗疫战争中,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0月28日开始,我们小组共计49人,在甘培英护士长的带领下来到兰州市安宁区采集核酸。兰州的深秋已进入寒冬模式,在闭环管理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任务。冬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来得稍微晚些,我们每天5点起床的时候外面都是安静的黑,先吃早餐,然后在统一安排下乘坐车辆到达采集点,夜色依旧,寒风刺骨,但是看到操场上或者小区院子里早就已经整整齐齐排好队的同学及群众们,心里好像突然涌上一股热流,冲破了这冬日清晨刺骨的寒冷,然后我们有序开展了一天的工作:“扫码—核对信息—采咽拭子”,这样的动作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为了节约医疗资源,大家都尽可能不喝水,一直坚持到任务结束再行休整。

  但是每当听到受采人员的一句“辛苦了,谢谢!”的时候;每当看到大家都保持一米线有序排队的时候;每当看到那一抹志愿红,和每个社区工作者忙碌的身影的时候;每当脱下防护服,取下口罩,看到队友脸上那一道道勒痕却展开笑颜的时候,瞬间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11月4日,我们小组殷玉江和搭档王鹏飞被分配到安宁区的碧桂园小区采集核酸,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的采集对象是工地的农民工大哥。当他们下车后,发现社区的工作人员跟工地的负责人将500多名农民工大哥组织的井然有序,就等医务人员的到来。看到寒风中伫立的一顶顶红色安全帽,他俩迅速穿好防护服,展开了采集工作。整个采集工作持续了3个小时,是一周内采集核酸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一次。

  采集过程中没有一位农民工大哥插队、聊天、催促、更没有因为采集过程中的不适而躲闪的。由于雾气的原因,殷玉江表示他无法从防护面屏中看清他们的面孔,但他心里清楚,面前是一张张可爱而又勤奋的脸庞。他们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群人,是这座素有“金城”美誉之称的兰州的建设者。他们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存,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同发展。

  由于这次疫情的突然来袭,整个兰州市被按下了暂停键。疫情无情人有情,所有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农民工大哥等无数的家人们,抱着必胜的决心积极的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疫情即将散去,疫情必将散去,疫情之后我们的家园又将恢复往日的美好。

  我们将奔赴各自的岗位,农民工大哥将继续为这座美丽城市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每一位农民工大哥都能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所善待,希望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家人都能平安幸福,希望我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我们每个人都为了这座城市好起来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管是奔赴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还是有序排队积极参与每次核酸检测的群众,亦或是捐钱捐物,提供后方资源保障的好心人,大家都是这座城市的坚强后盾。

  寒风终会过去,温暖即将来临,我们相信,兰州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保持它的风采,展现它的魅力,用最强的生命力迎接春天的来临!


规培生 李国江,麻醉手术一部 刘智雄:担当中成长,冉冉升起的希望

  “嗡,嗡,嗡……”清晨5点,随着楼道的脚步声和隔壁房间传来的闹钟声,我也从睡梦中醒来,忍痛脱离我恋恋不舍的被子,知道该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一遍又一遍清点个人防护物品: 帽子、N95 口罩、面屏、手套 2双、 防护服、靴套、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手机密封袋、 医疗垃圾袋、 扎带、暖贴、标识……因为自己的赖床,早餐也变得更加紧张刺激,三分钟狼吞虎咽完舍友打好的早餐,年轻人总要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代价。五点五十,迎着夜色,伴着星光,我们已踏上了赶往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路上,虽然气温只有一度,但在斗志昂扬,其乐融融的小团体中,大家似乎忘记了寒冷。

  和上次参加任务一样,赵金珠护士长在协调分配好全组44人的任务后,亲自带领12人去采样人员数量最多的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本部校区,刘智雄老师和我前往桃林园校区。不得不说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组织能力和学生们的配合程度相当高,就我们穿戴装备完毕的功夫,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排好队,等待我们采集。6点半不到的时候,我们又开始了熟悉的采集工作,看着一双双熟悉的眼睛,一个个同款的口罩,每次扫码完成后,同学们致来的一句“谢谢”,心里暖暖的。

  抬头透过体育馆的窗户,已经能看到远处鱼肚白的天色,下滑看看时间,已经7点13分了,甘肃的确诊病例总数仍在上涨,刘老师采集过程中丝毫不敢马虎,同学们一个个的,都些许有点不适,但仍然坚持配合。

  时间也过得飞快,到了12点20,终于为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做完了核酸标本采集,又是熟悉的清理医疗垃圾,消毒采集地点,志愿者同学和学校领导又热情的与我们合影,还没有脱去隔离衣的我们只能看似冷淡的重复地告诉他们:“请距离我们远一点,我们身上可能不太安全”,之后又收到了同学们的感谢信和小礼物(暖贴和护手霜)。再次消毒,更换过手套之后,终于可以亲手接过同学们的礼物——同学们精心制作的海报,一笔一画中勾勒出的是一个个坚强的、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学生。

  我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同学们给我们的满满的心意,去本部校区与赵护士长他们会合,结果他们也收到了同学们最诚心、最真挚的谢意,有他们自己编的手链、自己做的玩偶、自己手绘的海报、制作精美的画板,还有一个个甜蜜的糖果……今天战线拉的很长,但老师同学们的眼神中丝毫没有倦意,更多的是开心、愉悦,自身工作被赞扬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点左右我们打扫完战场,用餐时再一次收到了同学们自发写给我们的感谢信,都是孩子们一笔一画自己写的,同学们亲手送到了我们每位医护人员的手上,感谢信的内容都非常的纯洁、朴实。“谢谢你们的默默付出,谢谢你们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你们辛苦了!”

  一封封感谢信,一双双充满纯真的眼睛,一个个默默付出的身影,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厚积待发的新一代,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在艰难的疫情中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回首医护团队中勇挑重担的规培医护——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再看看这样的懂得感恩的同学,他们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这样的国家必将战胜疫情,不论怎样的辛苦磨难,这样的民族必将不会被打败。


日间手术中心 史海燕:我们终将摘下口罩微笑相见

  十月中下旬,该是陇原叠翠流金的时节,不曾想跟黄叶一同到来的还有突袭的新冠病毒。面对突发的疫情,兰大一院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号召,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10月24日,当我看见自己名字出现在一小时后出发七里河区采集核酸人员名单里的时候,我脑袋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柜子里早已备好的用品促使我加快了去向集合点的脚步。上车前分发好的物资用物在我怀里被深秋尚存温暖的阳光晒着,随着车辆一同前往越发冷清和荒凉的西果园镇,车子一路往山上开,路上大家都很安静,深知此次采集任务并不容易。

  我和刘峰同学被分到了兰州阿语中专学校,这是我们第一次承担核酸采集任务,陶贵彦护士长的加入成了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很快组建起了采集点,看着女孩们寒风里挤在一起,陶护士长立刻和阿语学校的老师沟通让孩子们穿厚衣服、戴好口罩、拉开距离、有序接受采样,我们在太阳落山时完成了女校的采集任务。来不及捂热被山里低温冻麻的手指,随即乘上去往男校的车,山路蜿蜒曲折,路一侧是车灯照不亮的深沟。在寒风里再次脱下防护服时已是晚上九点半,“陶老师,其他采集点需要我们支援吗?”刘峰同学搓着冻得麻木的手问道。

  十五分钟后,在城南国际小区原采集点旁,我们又开了一组采集点,本来远不见尾的居民队伍前进速度加快了不少。陶护士长看着在志愿者陪同下拄着双拐来测核酸的大叔、母亲怀里包裹严实的孩子、和老伴互相扶持着过来的老人,低声跟我说:“咱们能快点的话,他们就能早点回到温暖的家里去,少挨会儿冻,还有那边已经忙碌一整天的采集伙伴也是,他们也能早点回去休息了,面对疫情,大家都太不容易了。”我抬头看了看这一栋栋灯火通明的高层住宅楼,不由得低头加快了手下的速度,笑着陪这些和我们共同作战的居民们一起“啊~”。当“神龙尾”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已是凌晨两点,阿姨大叔们笑着竖起大拇指跟我们说辛苦了,一股热流从心里涌向全身,树叶被风卷着吹向我们,我们防护服里热忱的心,和万家灯火里毫无怨言的面孔都让我们觉得这深秋寒夜并不寒冷……

  我们在夜里出发,在凌晨动身,在数小时里和千人“一面之缘”,希望我们终将摘下口罩微笑相见。兰州今年的深秋和我们隔着防护服和隔离面屏见了匆匆一面,便被初雪宣告了冬日的到来,希望和黄叶枯草一同退去的是再也不会到来的新冠疫情。

  以上只是节选了我们众多抗疫工作人员中的一部分感想、日志,在冰冷疫情面前,每名医护人员都是义无反顾、竭尽全力,用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祛除完每一个病毒。我们有敢于冲锋、不畏艰险的抗疫人员;有心怀感恩、敢于担当的青年学生;有听从指挥、积极配合的广大群众;有团结友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现当下,我们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发展,各方机构已经积极进行复工复产,这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将集中所有力量,将病毒抵御在兰州之外,中国之外。



来源| 朱慧 赵金珠 韩霞 甘培英 陶贵彦

编辑|党委宣传部 南如卓玛 房子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