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而立之年的濮家源很忙。兰大一院呼吸科所在的内科楼已经有些老旧,患者、家属、医生、护士都在显得不那么宽敞的走廊里穿梭奔忙,不时能听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严重的咳嗽声。上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走廊,濮家源利索地穿行,不时解答遇到的患者或家属的问询,他停下来接过家属递来的检查单,对着光线仔细查看影像片子,一边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
濮家源给人的印象是干净、明朗、阳光,说话做事都是他特有的干练风格,说话语速很快,逻辑非常清晰,能三两句解答清楚的问题就绝不拖泥带水,偶尔思考一下,之后说出来的长句子利利索索一大串却滴水不漏。他说自己不喜欢脏乱差,笑言家中的家务整理都是自己来做,分门别类,从不混乱。工作中的他衣服干净整齐,红色的运动体恤从白大褂的领口显露出来,跳脱出严谨的职业身份,显出掩饰不住的活力和生机。
濮家源是甘肃金昌人,1983年出生,回族,2005年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来兰大一院工作。回想当初学医的选择,濮家源非常笃定:“现在想起来当初选择这个工作,家里人和自己都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路,有了合适的岗位。”在别人眼中或许辛劳而繁琐的内科医生工作,对于他来说却是生命中恰到好处的契合,“行业本身要求除了抓住主要矛盾以外,细节的问题也需要关注。我个人家庭教育,大学求学道路、成长中,都比较重视细节。”
同济大学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让濮家源五年的就读拥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机会。学习紧张,集体活动不多,但是良好传统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自觉地互帮互助。来自大西北的濮家源,很快就适应并融入了南方城市的生活习惯,对此,他很轻松地解释为“祖籍南方”的缘故。乐观清爽的性格让他拥有了很好的人缘,“大家刚接触集体生活,开始多少会有些许小摩擦,但是大家都在成长中,很快就能解决。”积极而乐观的心态,加上青春昂扬的朝气,濮家源的小宇宙有一种能感染身边人的正能量气场。天生仔细的他,做什么事情都会百分之一百地投入。问他的爱好,他会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喜欢足球,我是班里的主力前锋”,顿一下,又说:“就是那时候踢球太认真,拉伤了肌腱,没有很好地控制,没恢复就又跑出去踢比赛,结果留下后患,到现在不能承受剧烈的活动。”略略有些遗憾,又很快笑着自嘲:“唉,就是因为干什么都太认真了,踢球也太认真了……”
毕业时,同学里选择出国或者留在上海重点医院重点科室的同学众多,濮家源却毅然选择回到兰州,“主要因为家庭,毕竟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离家远的话,不能照顾父母。”在呼吸科,濮家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维持着很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断给自己创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刚刚身为人父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在职研究生的课业,可谓学业、家庭双丰收。
兰大一院呼吸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濮家源每天查房,处理医嘱,做气管镜、胸腔镜检查,做胸腔穿刺,最忙碌的时候,一个人要负责20多个患者,工作辛苦而忙碌。加班的时间很多,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负责,濮家源会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仔细做好每一份病历,白天工作繁忙,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或者业余时间主动加班,才能达到病历的要求。
对于工作,濮家源感到知足而自信,“我们医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尤其是医院医疗、临床一体的发展方针,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可能和空间,觉得特别好。”谈及让很多医生头大、让很多医学生却步的医患关系,他也是满意微笑:“在上海医院实习的时候,医院反复发生医疗纠纷,搞得当地医生不得安宁,虽然有不断完善的调节机构,但是解决的程度并不好。咱们医院现有的医患关系情况,我个人觉得还是让医生能有足够的成就感的,主要是因为西北患者对医生尊敬程度要高很多,只要提前做好沟通,患者和家属对个别小利益的重视少一些,吹毛求疵的情况很少,让医生能有相对轻松和自信的工作状态。”一个人能有快乐的工作状态不难,难得的是时刻能以乐观而自信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尤其难得的是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人心不平,有着太多比较、太多欲望的当下,能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知足常乐,全情投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好情绪同样可以感染他人。人生病时,诉求于医生,不仅是想得到针对生理疾病的药到病除,也希望能从掌握医学知识的专业医生那里得到笃定的答复和康复的希望,从而解除心中的疑虑和恐慌。与濮家源交流的患者和家属,大约就能在谈话时感受到来自这位青年医生的信念和乐观。几年的临床经验,让濮家源逐渐摸索出一套与患者谈话的方法:“跟患者沟通,确实是当大夫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技能,但不是说这门学问很简单。沟通其实是一种艺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很好的水平。出现纠纷或者争论,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没有达到充分的沟通结果,话谈到了,但是家属没有完全理解,或者理解有偏差。医生要时刻自我总结,反思自己的沟通能力有没有达到该有的程度,或者是不是还存在什么欠缺。”
濮家源的胳膊上有一条疤痕,那是小时候一次淘气的结果。时隔多年,他的父亲总是不能释怀,始终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儿子受伤并留下明显的疤痕。身为医生,濮家源会客观地归因于当时采取错误急救措施的医生:“更多的责任在于医生,本应缝合却采用了包扎的处理方法,不仅给患者留下明显且不易消退的疤痕,而且影响局部皮肤的感知功能。怎样避免医生无论是因为医术还是责任心问题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达到患者就诊的目的,并如何让他有愉悦的心情出院回家,是我目前为止当大夫的理念。”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濮家源面对患者时有着格外的仔细和谨慎,他做的气管镜切口,始终保持尽可能最小的创口。
业余生活中的濮家源,喜欢跟朋友聚会,富有好人缘和感染力的他,也是朋友圈子中很受欢迎的一份子。幸福而美满的家庭是他牢固的依靠,也是不断进取的动力来源,妻子也是一名忙碌的医务人员,没奈何时常把孩子送到金昌父母家里照顾。采访安排在周五,初为人父的他,兴奋地搓着手,“今天孩子可以回来,从早上一睁眼,就一直盼着赶紧去接回来”,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满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