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煜坤:漫漫人生路 悠悠天使情

郑煜坤:漫漫人生路 悠悠天使情
2021-11-04 09:33:55

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晨曦微露,晨风微微,夏天的早晨,温柔静美。

像往常的每个清晨一样,郑煜坤早早来到妇产科,查房、交班,和病人交流。

“今天的感觉好点吗?”对罹患妇科肿瘤的病人,她温柔细致。

“这个时候,你得找找做皇后的感觉。”对刚刚成为妈妈的产妇,她笑得一派乐天。

“小俩口的育儿生活,老人们要少参与,让新爸爸和新妈妈一起成长,夫妻以后才更和睦。”对着包揽一切的岳母和婆婆,她又温柔地劝诫。

哪个床的病人情绪不好,哪个床的病人要重点观察,郑煜坤都细细地观察着,柔柔地交代着。细致、琐碎、无处不繁。然而又是那么自然。

这不过是郑煜坤当护士长5年来最普通的一个早晨,极普通又极不平凡。在这温柔细致的背后,是对这份职业深沉的爱。

            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妇产科是迎接新生命的地方,而郑煜坤所在的综合病区,也常常会面对生离死别。因为曾经在生命的起点守候,也曾在生命的终点送别,看过了生死无常,见过了世情冷暖,所有的感受和感悟才会渗透着生命的温度。

正因为如此,交谈中郑煜坤一直反复地说,这世间最贵重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敬畏,构成了医者职业敬畏的核心。而关于这一认识,是在做护士的职业生涯中逐渐加深认识的。

在说到一个女孩的故事时,郑煜坤流下泪来,这让我始料未及。那是个才18岁的女孩子,刚刚生了宝宝当上妈妈。新生命的降临本该是件喜悦之事,然而却要以一个生命的离去为代价。女孩产前就患有严重的妊高症,但由于年龄小不懂,没有进行治疗。生产时,病情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但仍然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

看着她生命的火一分一分熄灭,这是一个父亲最无力最无助的时刻。女孩的父亲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一遍一遍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一遍一遍喃喃地呓语,你要好好活下去,你要好好的。那声音不大,却像雷雨夜空中滚过的焦雷,一声一声炸得人心里发慌。

郑煜坤难受极了。女孩花朵一样的年纪,花朵一样的生命,最后像花朵一样萎谢。世事之无常,生命之脆弱,令人不胜感慨。说到这里,郑煜坤大眼睛里是细碎的泪光。这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重得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口上。

郑煜坤也还记得,科里有个产妇刚刚生过孩子,就被诊断为癌症,并且癌细胞已经转移,生命的机会很渺茫。听到消息后,年轻的丈夫在走廊里突然崩溃,嚎啕大哭。

原来,我们每天要面对的病人,每一个都是别人家的女儿,是母亲,是人家手心里的宝。当想到这些,眼前的病患就像是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情感丰满。医者不是神仙,没有回天之术,但却可以去安慰和帮助。

所以,当问到做医者什么最重要?郑煜坤说,爱心和良心,慈悲之心和慎独精神。这是郑煜坤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对妇产科护士们的要求。以慈悲之心待人,以慎独精神自处,惟其如此才不负“白衣天使”这个称呼。

是的,这“白衣”就象征着纯洁,高尚,干净得没有一点灰尘,纯净的没有一点世俗烟火的味道。它没有刻度,却足以称量每一个医者的灵魂。在郑煜坤的心里,这身衣服的分量很重,对生命的敬畏是它最重要的含义。

爱和人性永远比技术重要

当问到她当护士的感受,郑煜坤顿了一下说,百感交集。郑煜坤是军人出身,毕业于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她现在还能深刻地记得在兰州军区陆军总院实习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她曾经护理陆军总院干部病房的一位老爷爷。当时郑煜坤还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每天笑吟吟的,勤快地给老爷爷扎针、喂药、洗衣服、洗脸,甚至倒夜壶,尽心尽力地伺候着。但有一天,老爷爷在科室投诉了她,说有一次郑煜坤和几个小护士进病房,不仅没给他倒夜壶,还从夜壶上跨了过去,看起来非常不尊敬。

听到这话,郑煜坤受不了了。要说伺候得不到位、护理得不尽心,批评还可以接受。可是,郑煜坤明明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明明尽心尽力地伺候,却只得到一个投诉。她认为这老人未免过于严苛、不辨是非,心里觉得特别委屈,久久不能释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煜坤年纪一天天长大,她却对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病人对于我们不仅有身体上的需求,也有精神尊严的需求。当时的老人,因为身体的缘故无法自己倒夜壶,但不代表他不想像正常人一样拥有尊严,不代表他就容忍把夜壶置于总目睽睽之下。而他又无法自己动手,更不好表达、无处诉说,只能和我们这些孩子较劲。在长期的护理中,我们已经比较熟,老人甚至已经把我们当作自己孩子,那口气是批评自己孩子的。”这样想着,她就释然了。

郑煜坤说,这件事如果放到现在,她就完全能够理解了。她也经常把这事拿出来,教育科里的护士,多替患者想一想,多包容他们一点,有些事换个角度想想。

前不久,科里来了个病人。她是妇产科综合病区的“常客”了。一年多来,因为罹患卵巢癌,57岁的老妇人已经到这里反复化疗6、7次了。按说跟科里人都很熟了,但却没有人愿意护理她。这位老妇人性格本来十分执拗、刚愎自负,患癌之后心理脆弱,加上受到更年期的影响,脾气十分古怪,对护理的要求近乎苛刻,也不听从医嘱,执意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治疗。

“你不用管,我的病自己知道。”老妇人每天要输很多液体,为了早点结束她就擅自调快了滴速。“这样不是可以早点结束,你轻松我也轻松。”但她是癌症患者,非常消瘦,又有下肢静脉血栓,动不动就上不来气,哪个护士也不敢把液体给她调快了。老妇人对此很不满意,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她情况特殊,生命垂危,护士们隔一会儿就要进去看看她状态是否正常。然而,这又触到了“逆鳞”,她强道,“你们是怕我死了吗?”最后,护士们都不敢进她的病房。

郑煜坤知道后,还是劝说护士们放下包袱,面对刁难和矛盾的时候,宽容是最好的润滑剂。试试更多一些关心和照顾,再多给病人一个笑脸。刚开始,病人也许并不接受,但慢慢的,病人就愿意放下情绪来和你沟通了。

当然也不必愚勇,实在沟通不了的时候,采取迂回的方式,先和家属沟通,让家属去说服她。只要你踏踏实实按规定办,真心实意为她好,她是能接受你的善意的。事实证明,郑煜坤的想法是对的。时间长了,这老妇人也渐渐能理解和接受护士们的善意,最终和她们关系处得非常好,顺利地做完一个疗程化疗。

郑煜坤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医患关系是相互的,情感上的关怀远比医疗技术更为重要。和病人打交道,有专业精神还不够,还得有好脾气。

那是2013年的一天,妇产科里来了一对从陇南宕昌来的老夫妇。开始也没有特别注意。这对老夫妇是这妇产科的常客了,老妇人患了子宫内膜癌,隔不了多久就要来做化疗。他们虽然看起来很清贫,但和其他病人也没有太多不同。

直到有一天,一个实习生来告诉郑煜坤,这对老夫妇他们没有钱吃饭,在食堂拣人家的剩饭吃。在老太太手术那几天,儿子来陪床,老先生就把床让给儿子,自己没钱住宾馆就睡在走廊的地上。原来,新农合的异地报销周期比较长,上次老太太治病的钱还没有报销。这次来看病,是把存了好久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支付了药费和医疗费以后就所剩无几。吃饭、住宿都成了问题。

郑煜坤听到后心里非常难受。她拿出自己食堂的饭卡,让实习生打来盒饭交给老夫妇,但不告诉他们是谁在帮他们,怕的是他们不接受。就这样,一直到老太太疗程结束出院为止。后来,老先生还是知道了是郑护士长的帮助。为了感谢她,特意从宕昌老家挖了野菜,千里迢迢给她送来。老先生告诉她,这野菜有营养,平时他们没有钱买营养品,为了给老婆加强营养,他一直是挖这种野菜的。

还带着泥土的野菜,千里迢迢的问候,又让郑煜坤感动了一次。她更加相信人和人之间互信的基础是朴素的情感,这也是一切美好的基础。

            我们始终在一起

妇产科是一个坚强的团队,郑煜坤和她的姑娘们都始终坚信。从郑煜坤到妇产科工作以来,就遇到了不少帮助她的贵人。从一个青涩的小护士,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护士长,郑煜坤离不开很多前辈的帮助和引领。

“张彩云主人、卢国芳老师、濮老师……,”郑煜坤一个一个数着,“我是属核桃的,要砸着吃,没有他们给的压力就没有我前行的动力。”

真正让郑煜坤脱颖而出的,是几次全省和全国的技能大赛。说到比赛,郑煜坤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在比赛前的几天,老师们常常帮她复习到半夜。虽然天天“挨骂”,但郑煜坤却在骂声中磨练得越来越强。最终,这个看起来“粗手笨脚”的小姑娘捧了全省、全国的大奖回来。

当然,这也让她明白了团队合作永远比个人英雄主义要更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才是不断前行的力量。

当上妇产科护士长后,她更加注重一个团队的培养。当然,她依然相信情感是沟通的桥梁。

她常常说“这些孩子……”,说起她的小护士,郑煜坤脸上有着母性的温柔。

科里的15个小护士,每个小护士是什么脾气,什么性格,郑煜坤都摸得一清二楚。内向的,郑煜坤就逗着多说几句话,让她开朗些;火爆脾气的,郑煜坤就劝她温柔点;性格稳当的,她就多压担子多培养。要谈恋爱的,郑煜坤也要给把把关,毕竟自己年长一些,有经验。心理有负担的,情绪有压力的,她要给多疏导,别让孩子想不开。

郑煜坤觉得,当护士长不仅是专业上的指导,更多的是对护士心里上的交流、帮助和抚慰。一个焦虑不安的护士,难免在工作上出错。

有一次,两个病人家属深夜在病房大声聊天,影响到了其他病人休息。科里值班的小护士看不过去,就走进病房,让他们只留一个陪员,其他人回去,不要影响病人休息。但这两个家属并不理会,依然高声大气。小护士说了三次之后,其中一个家属站起来,走过来将一口痰唾到了护士脸上。

这小护士楞住了,她根本没有想到,措手不及中没有躲开。更为委屈的是,她本着善良的初衷,做了合规的要求,但却受到这样的侮辱,让她心里受到很大伤害。当郑煜坤得知后,先是给小护士放了三天假,让她远离受伤的场所,然后每天至少三通电话,和她聊天,疏导她、安慰她。郑煜坤觉得,没有在现场保护她已经很内疚,至少事后要尽力地安慰这孩子,不能让她心里留下阴影。得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件事,我们所有的人始终和她一起。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护士很快重振了信心,恢复了笑容。

事实上,这样的事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少见。病人的诘难、家属的误解,甚至医闹伤医事件的频繁发生,让郑煜坤更加心疼这些孩子。她的小姑娘们都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二十出头的年纪,没有经历过风雨的磨砺,没有见识过人性的险恶,没有更好的应对准备,她们需要更多更好的保护。

于是,郑煜坤跟她的护士们说,以后如果说了不管用,就不要去激怒这些人,保护好自己最重要,这些矛盾让我来处理。她反复叮嘱,无论何时保持笑容,和病人及家属保持一臂的安全距离。每次遇到这样的事,她总是冲到前面,把尖锐的矛盾和危险留给自己,像母鸡护雏儿一样把她的小姑娘们护在身后。而她甚至忘了,自己也不过是比这群小护士们大不了多少的女孩儿,也需要别人的保护。

不怕吗?郑煜坤说,怕。但是没办法,这个时候,我不站出来难道把小护士推到前面吗?此时此刻,我不担当谁担当?说到这里,郑煜坤又好像回到了飒爽英姿的女兵时代,满满的是舍我其谁的魄力和勇气。

当问她,做护士长什么最重要?郑煜坤想了一下说,是担当、是保护,是团队精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