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路上的“兰州曼巴”
郭一尘
作为在省城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了十余年的我,初到夏河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时心里却有着诸多担忧:县医院硬件设施缺乏,许多重要检查做不了,危重病人来了能处理吗?县医院医务人员缺口明显尤其医生不足,且底子薄,帮扶能提高他们处理急危重病人的能力吗?然而,在有了半年的帮扶经历后,我深切感受到因为有国家健康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基层医院的支持,更有基层医务人员渴望获得科学规范的临床诊疗技术、方法的强大动力,原来我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急诊科是县医院重点建设的五个薄弱学科之一,也是我此次帮扶工作的科室,医院希望通过我们队员传帮带:传技术、帮制度建设、带人才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县医院薄弱学科建设。我日常帮扶工作的重点就是尽力提高县医院急诊科医师识别和处理各种危重病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技能。在过去半年的帮扶工作期间,我经常深夜接到值班医生电话请教,更是多次深夜去科室指导值班医师处理危重病人。
记得那是5月底的一个晚上,值班医生深夜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个河南来夏河务工的小伙子,刚到夏河第三天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接完电话我急忙穿好衣服,一路小跑赶到科室,当看到患者胸片后,是严重的高原性肺水肿,虽然值班医生已经给予常规氧疗治疗,但患者血氧指标仍不到80%,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神志也出现嗜睡,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情况危急,而此时如果选择转院路途远、风险大,这种情况下病人亟需无创呼吸机支持改善缺氧。我想到县医院急诊科正好有一台捐赠的无创呼吸机,但因为无人使用,一直属于闲置状态,我就手把手的给值班医护现场培训操作,告诉他们这个机器该怎么用。在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后,很快患者血氧指标就上升至90%以上,机体缺氧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神志也逐渐转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患者很快康复出院。要知道放在过去,这类危重病人会第一时间转往上级医院,而通过这种实战化的临床带教,不但有效提高了县医院医务人员处理危重病人的能力,也使此类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一步降低了院外转诊率。
根据省卫健委及县卫健局统一安排部署,2020年夏河县人民医院工作重点是建成五大区域救治中心,而这其中胸痛中心是县医院最早建设也是最早开始运行的救治中心,但我刚到县医院时却发现胸痛中心建设中关键的床旁快速心肌酶检测项目却一直未开展,这严重制约并影响危重胸痛病人早期识别、治疗以及胸痛中心建设质量。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积极与主管副院长、院长沟通,终于在今年六月初县医院购置的床旁快速心肌酶检测设备安装到位,并顺利投入临床使用。这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等重症胸痛患者救治的时间与效率,也为胸痛中心顺利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曼巴是藏语里对医生的称呼,朴实无华的牧区人民对兰州来的曼巴既充满尊敬又充满期待,病人及家属见到我们都会亲切的称呼我们为“兰州曼巴”,并竖起大拇指。作为“兰州曼巴”的我感到满满的自豪感,但我深知,不是我们带给了他们幸福,我们只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给了他们,也不是我们感动了他们,而是健康扶贫政策本身感动了他们,我们只是努力为牧区人民健康保好驾,护好航!
正所谓先锋引领显本色,健康扶贫作表率!在剩余有限的帮扶时间里,我们所有帮扶队员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及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病诊治能力,为巩固夏河县健康扶贫成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