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中科院一区Top, SCI IF: 20.582)在线发表了我国CHESS2101多中心最新研究,首次证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由CHESS负责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祁小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联合发起。
新冠疫苗的开发及应用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前期新冠疫苗进行了大样本量临床研究,但均只纳入了少量肝病人群。由于目前尚缺乏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研究数据,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美国肝脏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共识意见,对肝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若干问题进行推荐(Cornberg M, et al. J Hepatol 2021; Fix OK, et al. Hepatology 202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前期研究证实,NAFLD患者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且与新冠肺炎疾病进展相关(Ji D, et al. J Hepatol 2020; Meijnikman AS, et al. J Hepatol 2021)。
CHESS2101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20年10月4日至2021年2月26日间,11家合作医院的既往无新冠肺炎感染史的NAFLD人群,随访时间截止2021年3月18日。入组对象均已完成两剂新冠灭活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接种。完成疫苗接种至少14天后采集血样,使用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测定试剂盒(北京热景生物),基于磁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中和抗体。主要安全性终点是每次新冠疫苗注射后7天内和总28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免疫原性终点是全程接种至少14天后的中和抗体应答率。
本研究共纳入381名NAFLD对象,中位年龄39.0岁、男性179例(47.0%)、体重指数中位数为26.1 kg/m²、汉族348例(91.3%)。存在既往合并症53例(13.9%),其中高血压42例(11.0%)、糖尿病14例(3.7%)、心律失常4例(1.0%)、哮喘1例(0.3%)。结果显示:每次注射后7天内的不良反应、28天内的不良反应分别为95例(24.9%)和112例(29.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70例(18.4%),其次是肌肉疼痛21例(5.5%)、头痛20例(5.2%)、乏力18例(4.7%)。以上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自限反应,未观察到3级不良反应。从全程免疫完成至中和抗体检测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9.0天(四分位距35.0-50.0天)。其中,364例(95.5%)NAFLD对象检测到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此前,尽管多种新冠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公布,但有关既往合并慢性肝病人群的样本量有限(Polack FP,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Baden LR, et al. N Engl J Med 2021)。该研究证实,NAFLD人群接种我国新冠疫苗后的副作用轻微且自限,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本研究使用同样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相比(Xia S, et al. JAMA 2020),NAFLD人群中和抗体的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不过,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首先,该回顾性研究缺少NAFLD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且缺少新冠疫苗注射前的基线肝功能和中和抗体信息。其次,接种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是否能保护NAFLD人群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尚不清楚。因此,未来仍需一项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评价中和抗体对NAFLD人群的有效性(即对严重疾病和不良结局的保护作用)。
本项研究由CHESS研究者发起:祁小龙(CHESS负责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抗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担任共同通信作者。王继涛(邢台市人民医院)、侯志云(晋城市人民医院)、刘建新(锦州中心医院)、谷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邬云红(西藏成办医院)、陈振怀(保定市人民医院)、纪建松(丽水市中心医院)、刁士琦(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共同第一作者。邱源旺(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邹圣强(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张立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专家团队协作完成。
来源|中国门脉高压联盟
编辑|党委宣传部 南如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