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能型数字化医院

创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能型数字化医院
2016-07-17 11:02:52

摘  要: 本文总结了福州总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数字化医院基本概念以及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指出以临床诊疗信息为主体的全面数据融合和智能化应用是现阶段数字化医院的突出标志,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决策支持、医疗后送等系统是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对福州总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成功做法与产生的主要效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智能型 数字化医院  电子病历  一号工程

 

Buildingintelligent digital hospital taking EMR as the core

Jinxiong Chen, Hailin Wang, Ronghua Xian

(Fouzhou General Hospital,Nanjing Military Area Command, Fouzhou,FujianProvince, 350025)

Abstract:Thispaper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in FuzhouGeneral Hospital, propos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digital hospital and theconditions which should be satisfied, indicates that comprehensive data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information as main body is the prominent signs of digital hospital at thepresent stage. EMR、EHR、DSS and Medical Evacu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contents of militarydigital hospit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successfulpractices and major benefits produced in the digital hospital construction of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Key words:Intelligent;Digital hospital; 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No.1 Military Project

 

福州总医院是一所展开床位3000多张、年门诊量150万人次、年住院量6万余人次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党委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规划,紧跟国家、军队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利用成为国家和军队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的契机,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瞄准世界医学数字化发展前沿,围绕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绩效评价自动化、决策方法科学化的建设目标,积极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实践探索了一条从“军字一号”到数字化医院升级换代的成功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数字化医院建设模型与标准规范,为医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

医院先后成为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九五”和“十五”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20家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之一,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 数字化医院基本概念

数字化医院是运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及时、准确、便捷地对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实现医院各项业务数字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并与医院外部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的现代化医院[1]

先进的建设理念、全面的应用领域、全程的环节管理、优化的业务流程、完整的标准规范是实现数字化医院的基本条件。

1.1  先进的建设理念

建设数字化医院首先要转变建设理念,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伤病员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卫生决策、管理和诊疗水平”的建设理念上来。

1.2全面的应用领域

从业务领域上看,数字化医院应能够对医院所有的业务领域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包括临床、财经、资产、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医政、科研训练、图书情报和决策支持等。

从管理对象上看,应包括病人、工作人员、资产、科室、成果、论文等所有对象。

1.3 全程的环节管理

也就是数字化要贯穿医院业务的每一环节,能够实现全程追溯和管控。首先是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现全程关怀服务,从诊前、诊中和诊后每一环节都能实现数字化的服务和提醒、提示;第二,以医嘱为核心,实现闭环医嘱功能,对诊疗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处理;第三,对费用、资产、人力、科研和成果等所有对象都能够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1.4 优化的业务流程

实现全数字化的门诊流程、病房流程以及其它业务流程,简化就医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1.5  完整的标准规范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须把软件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医院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贯穿始终。建设规范的标准化包括信息存储格式的标准化和信息交互通讯的标准化。

2 数字化医院主要内容

以临床诊疗信息为主体的全面数据融合和智能化应用是现阶段数字化医院的突出标志。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决策支持、医疗后送等系统是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诊疗信息的全要素记录、全视图浏览、全环节管控和智能化应用,是数字化医院的核心,其发展阶段最大程度上代表了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水平。

福州总医院借鉴美国的信息模型和日本的人性化、精细化设计,结合中国医疗体制和病历管理规范,充分运用信息集成技术,把医疗、护理、辅助检查的全过程贯穿一体,融合检查、检验、监护、麻醉等20多个临床信息子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的汇集、展现和查询功能,实现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智能服务功能,增强病历质量控制与修改追踪功能,最终实现改善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科研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等目标。美国医院信息协会提出了电子病历评价模型,从0到7采用八个等级评价电子病历建设阶段[2]。国内医院基本上处于1-2级[3],福州总医院走在了全国前列,总体水平相当于4级,部分功能达到5-6级。

2.2 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的共享和医疗保障“零距离”服务,是数字化医院的拓展。

福州总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把数字化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不但为体系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检验、医学影像和心电图等临床信息系统以及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同时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和专网,实现医院与临床部、体系部队、干休所和地方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把持卡就医、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融为一体,建立军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医疗协同信息平台,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医学检查结果互认、点对点实时信息互通,为基层部队官兵就诊提供便捷途径,老干部在家里可享受到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解决老干部住院难问题。

2.3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各种管理信息的提取、梳理、整合、挖掘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大量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是数字化医院的支撑。

福州总医院在“医、护、教、研”及“人、财、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工作流程,构建全流程和闭环的管理数据链和面向管理的数据中心,逐步建立辅助决策支持和综合绩效考评系统,进一步完善全成本核算系统。充分发挥综合绩效管理的评价和引导作用,推行全面评价、全程评价、全员评价,实现评价由单项向综合、静态向动态、宏观向微观的转变。深化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健全院、科、组三级核算体系,实施医疗全周期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床位周转率、设备使用率和医疗收益率[4]

2.4 医疗后送系统

医疗后送系统集成应用电子伤票、医疗救护分队、基地医院保障等系统,构建战时医疗后送数据链,是数字化医院的前伸。

福州总医院地处军事斗争准备一线,是全军唯一的陆海空卫勤力量兼有的总医院,我们始终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不动摇,按照“实在管用、平战结合、规范运行”的原则,坚持向信息技术要战斗力,紧贴未来作战卫勤保障需求,积极开发数字卫勤技术,确保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做到平战兼顾、平战结合、平战一体。近年来,我们多次参加总部和军区组织的重大演习和军事行动,数字卫勤技术得到充分检验,仅2008、2009年便先后3次抽组参加演习,成功演练了战场医疗管理、心理干预、远程会诊、战场物资管理、战场可视化指挥等基于信息系统的课题,大大提高了战场救治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3 数字化建设主要做法

福州总医院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模式,吸纳知名院校数字化建设成果,大胆周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着力建设电子病历系统这个数字化医院的核心。

3.1 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

    数字化医院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院大胆走出国门,吸纳国外知名医院和研究所数字化建设经验,积极借鉴运用,创新建设理念、思路和机制。近3年来,先后多次组织考察团,由医院领导带队,远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地考察,学习借鉴数字化医院建设有益模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逐一应用到建设实践中。电子病历就充分借鉴了美国的信息模型和日本的人性化精细化设计,使之更加完善。

3.2 充分挖掘临床信息化需求

    医务人员是医院系统的主体,信息系统只有与业务高度融合,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让他们觉得好用并且爱用,系统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成功。在我院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临床信息化需求,特别是临床科室主任参与研发电子病历,防止研发与应用脱节。

3.3 与著名高校强强联合

    立足自主创新的同时,充分借助外部力量,先后与清华、浙大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3.4 确立电子病历建设目标

    电子病历作为数字化医院的核心,我们确立了“无纸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应用”的建设目标,把临床数据中心、集成展现系统、临床路径、闭环医嘱、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电子病历建设的主要内容。

4 数字化建设综合效应

4.1 提高了医护质量

建立病历书写智能纠错、合理用药提示、闭环医嘱管理、临床路径、护理计划自动校对、网上质控等全程管控方法,规范了诊疗行为、有效降低了医疗差错。同时,电子病历系统方便统计和研究,有利于临床科研和教学,明显提高了医疗质量。

4.2 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子病历一体化界面,方便查询、检索、对比不同的诊疗信息;文书书写、网上申请等使医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实时、动态、全面掌握患者的各类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方便了病人就医

实现就诊“一卡通”,缩短检查检验报告时间,病人CT报告1小时、 磁共振报告4小时、生化免疫检验报告1小时,缩短了病人等待时间,“三长一短”现象明显改善。

医院门诊大楼的设计年门诊量80万人次,2009年门诊量超过129万人次,仍然井然有序,今年门诊量预计达到150-160万人次,相当再建一个门诊大楼 。

4.4 促进了科学管理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和网络,按照精确化、实时化、可视化要求,为医疗质量管理、人力管理、经济管理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提高医院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4.5提升了保障能力

近年来,多次参加总部和军区组织的重大演习和军事行动,数字卫勤技术得到充分检验。成功演练了战场医疗管理、心理干预远程会诊、战场物资管理

战场可视化指挥等基于信息系统的课题 有效提高了战场救治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发表于《中国数字医学》 2010年07期

参考文献

[1]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1-4 

[2]黄新霆电子病历:EMR≠HER

[3]薛望国李包罗 临床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中国护理管理.2009,9(2):77-80

[4]陈金雄刘雄飞 王庆森 医院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医疗卫生装备,2004,25(8):37-39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