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达者为师——张恒伟

见贤思齐 达者为师——张恒伟
2020-09-10 16:21:07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北宋欧阳修曾提出“学无先后,达者为师”。韩愈也曾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温润儒雅的博士张恒伟深以为是,并奉行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做人做事准则,不断反省自身、一直放下身段、总是不耻下问。他笑称,“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没什么不能低头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张恒玮出生于兰州西固区西固河口镇的河口村,父亲喜爱并坚持阅读报纸,在农村算得上是一位见识广博的人,受父亲的影响,张恒玮从小就比同龄人更加懂事、稳重,爱学习、善思考,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好品格。家乡医疗资源匮乏,就医理念落后,周围的邻里生了病能拖就拖,张恒玮莫名的在心里种下了“学医梦”的种子,小小年纪就憧憬着考出去,学有所成,回来建设家乡,帮扶亲人。

20079月,张恒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期间,除了利用一切时间汲取医学知识,还通过助学金、奖学金、打工等多种手段自己赚学费。在医学的瀚海中,张恒玮越是钻研越爱钻研,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20129月,张恒玮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攻读硕士,随着学历的增高,视野的开拓,继续深造的愿望越发强烈了,研二期间,张恒玮以优异的表现直博,开始了循环往复的科研实验生活。“我是第一个博士,没有师兄师姐,没有方法参数,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埋头苦干,摸着石头过河。”张恒玮坦言,科研项目和课题多,实验变数大,经常需要反复验证调整,半夜23点,甚至通宵都很正常,有时候点灯熬油一个月面对的结果是失败,这种挫败感使张恒伟不仅炼就了强大的内心,也形成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熟的科研思路。

上学期间,张恒玮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参与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4SCI文章等。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张恒玮仍坚持着最初的想法,于20178月,回到家乡,走进兰大一院普外科。投入工作的张恒玮,跟随上级老师,查房、看病人、写医嘱,有急诊手术的时候,连夜跟上,下手术吃个早饭又该上班了,这些对于没有上过临床,一直埋头于科研的张恒玮而言,都是那么新鲜、有吸引力,但同时也极具压力。张恒玮抱着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的心态,向年纪比自己小很多的护士、医生学习,向年长的老师们请教,晚上回家反思白天管理病人的得失,再查阅文献、书籍,反复琢磨。

从医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张恒玮勤于反省、善于计划,“目前第一要紧的事情是提升临床工作能力,我必须要对我管理过的病人负责。”“我确实有很多不会,就低头老老实实的学,不耻下问,达者为师。”“身边所有和我共事的人,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见贤思齐,集众人之所长,尤为难得。对于指出自己错误的人,张恒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生感激,认真反思,时时请教。

职业生涯之路才刚刚开始,张恒玮觉得在未来,科研、临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张恒玮:男,198710月生,甘肃兰州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博士研究生。20178月进入兰大一院普外科工作,住院医师。

目录: